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聖保羅‧里約‧巴西利亞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7-06-01

瀏覽數 18,700+

聖保羅‧里約‧巴西利亞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7 / 6月號雜誌 第012期遠見雜誌

即使像巴西這樣的大陸國家也擁有它的靈魂城市,外國人可藉以一窺該國的特色,就像紐約(而不是華盛頓)代表美國,倫敦代表英國,巴黎代表法國一樣。大部份人一提到巴西,則只知道一度為首府,現在是享樂之都的里約.熱內盧,如今他們應該把目光轉向聖保羅了。

聖保羅兼具了開發中國家及已開發國家大都市的典型景象:前者貧民窟環繞高樓區,後者擎天大樓高聳壯闊;而兩種景象在聖保羅的規模之大,均足以使其他國家相形見絀。

觀光客搭機飛過聖保羅上空時,會看見一大片木頭搭建覆著錫頂的貧民窟,面積之廣,即使經常旅遊的人,也要大吃一驚。然後飛越延伸數哩的混合工業區;再經過像紐約那種高聳陰鬱的大雜院式公寓,只是外型更簡陋單調;最後又經過數以百計、聚集成區的摩天大樓,各區之間靠壅塞而老舊的高速公路及地下交通網聯繫。比起新興郊區裡高聳入雲、黑色玻璃閃亮如鏡的辦公大樓區,聖保羅市中心的辦公區現在已顯得襤褸灰黯了。

非計畫經濟成長的夢魘

從許多方面看來,這是一個可怖的城市,也是一個非計畫性經濟成長的夢魘。巴西經過兩次經濟爆炸,曾有成千上萬原本赤貧的巴西人湧入聖保羅,最初以咖啡賺取財富,創造了龐大的工業基礎。由於經費不足,都市計畫人員要維護市容,備感吃力。聖保羅的中產階級則因為來自義大利、日本和阿拉伯的移民而顯得力量更大,這些人都是想到這裡來發財的。

聖保羅市現有人口一千萬,而南半球最大的都市大聖保羅(Greater Sao Paulo)則有一千四百萬人口;

這個三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包括四個工業城,也就是一般簡稱的A、B、C、D城(Santo Andro。Bernardo do Campos, Sao Caetano, Diadema)。

只要你說得出的問題,聖保羅都有。上下班的人有交通問題;顛峰時間巴士的超載量達百分之百,擠不上車的乘客只好掛在車窗外,許多人每天要花三、四小時在上下班的路上。

住也有問題:將近二百萬人住在郊區的簡陋小屋,六十萬人住在貧民窟。聖保羅的房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有排水管,只有半數有自來水;大約十分之一的房屋沒有電,一半以上沒有柏油路可通。

聖保羅每位居民平均綠地有四.五平方公尺,遠低於國際建議的最低標準八公尺。嬰兒死亡率原本已逐漸降低,但自一九六五年以來,十五年間又反彈了五0%。聖保羅的謀殺案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城市之一,AIDS的罹患率和波及範圍也名列前茅。這個城市的工業意外傷害率更是駭人;一年有七十萬件左右,受害工人幾達四分之一,比已開發世界的乎均比例高出三倍。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謀殺案比例高

此地工業革命所付的代價,比起早期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的確高多了,但是聖保羅市因此成了「發電廠」:它的工業產量佔巴西五分之二,聖保羅州則超過一半。聖保羅市的國內生產毛額高達七百五十億美元,在拉丁美洲僅次於墨西哥,在西方世界則躋升二十名強勢經濟之林。

聖保羅就像紐約,是個種族薈萃之地:有日本人、義大利人、猶太人、韓國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這裡的文化活動非常蓬勃,全市共有四十八座博物館及三十四座劇院。咖啡館M餐廳裡的人們高談闊論,上至女權下至草藥偏方無所不包。然而這個城市值得禮贊的是工作的倫理:白領工人從早上六點離家,待到晚上九、十點,心無旁騖地工作。這一點比經濟管理更能解釋四十年的巴西奇蹟。

享樂之都

相反的,巴西的第二大城市里約.熱內盧是一個享樂之都。人口約佔巴西十分之一,生產收入佔巴西一六%。這個城市的都市計畫不像聖保羅那麼糟。北部是工業心臟地帶,也是森巴舞學校匯集之地及世界最大足球場所在地;中部是市中心;南部是遊樂區;在科巴卡巴那(Copacabana)、伊葩尼馬(IPanema)和黎伯龍(Leblon)海灘上,遍地橫陳穿迷你比基尼的天生尤物。這個整型外科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城市,雖然有人嘲笑它膚淺的享樂主義,但仍有許多喜愛戶外生活、晒太陽、跳森巴舞的人在此自得其樂。

首都巴西利亞位於人煙稀少的內陸地區,距離里約有一千公里之遙。遷都之初,要巴西公務員和外國駐巴使節從繁華的里約搬到偏遠的新都,幾乎是拿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才能勉強成行。巴西利亞建都人是一九五0年代後期的總統庫比茲查克,建都之初即斥資一百二十億美元,超過當時國內通貨及外匯的總和。當初就有人批評巴西利亞的建都是巴西歷史上最大的錯誤;今日看來,這一點更是無庸置疑了。

巴西利亞是一個都市計畫過度的典型例子,它雖然是巴西新都,卻未能達到吸引巴西人來此的目標:除了一些不得不來的之外,沒有任何工業願意遷到這裡。畢竟,要任何企業離開市場一千多公里,而到只適合養牛的馬托格羅索高地來,是沒有道理的。事實上,巴西不需要花這麼多錢就可以興建一個比較靠近海岸的城市,一樣可以改善貧窮的東北部失業及落後情形,同時紓解富裕南方過度擁擠的弊病。

(黃孝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