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概念設計:當概念驅動形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4-20

瀏覽數 9,300+

概念設計:當概念驅動形式
 

當視覺概念影響它的實體形式的時候,我們會將它稱為概念設計。換句話說,概念會主導設計的樣貌。設計師應該在形式與內容之間求取平衡,但他們在發想的階段往往不是就某個概念想太多、就是想得太隨便。概念設計需要訓練素養將個別的設計要素—字型、圖片、手繪美術字—整編排列,才能傳達出和諧的結果。單一要素沒有辦法達成這個目標;所有一切都必須以整體為前提共同合作。

有一張非常簡單的插畫可以作為概念設計的成功案例,這是德國設計師安登・斯丹高斯基(Anton Stankowski)在一九七二年所畫的──一個由撤退箭頭所組成的前進箭頭。乍看之下這個表現方式像是一群小魚跟隨著領頭的往前游──而在這裡的是箭頭符號。實際上這些符號全都順從著反向的指令,只有一個貌似英雄的紅色箭頭在循規蹈矩的黑色箭頭包圍下勇往直前,敢於不服從。

斯丹高斯基經常利用箭頭象徵較大的人性概念,而不是訴諸感性或情緒化的現實主義。這個作法確實奏效。箭頭支配行為,是一種可以引起高度反應的符號;這樣的應用方式讓它得以立刻被辨識出來—即便會有各種不同的詮釋。盯著它看久一點,它就是一個圖樣;將它視為一幅插畫,其中的意義便會浮現出來:它或許有逃走的意思,也或者因為紅色是一種強烈的色彩,它可能暗示了朝向某種刺激或不祥的事物前進。

要做出好的訊息驅動的設計並不容易,但是當概念與形式完美結合的時候,觀眾便被賦予了一項有助於理解的認知能力。

首圖圖說:安登・斯丹高斯基,一九七二年 《箭頭:遊戲、寓言、溝通》(Der Pfeil:Spiel, Gleichnis, Kommunikation)

概念設計:當概念驅動形式_img_1

本文節錄自:《平面設計有這50個好點子就通了!》一書,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蓋兒・安德森(Gail Anderson)著,林育如譯,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