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預售人生終極禮物

臧聲遠
user

臧聲遠

1996-05-15

瀏覽數 19,750+

預售人生終極禮物
 

本文出自 1996 / 6月號雜誌 第120期遠見雜誌

美國一個名為Cognetics的智庫,不久前根據工作安定性、薪資、職缺和成長前景等四項指標,對管理服務業進行評比。結果大爆冷門,由殯殮業拔得最佳行業頭籌。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死亡產業」也行情看漲。為搶占這塊新興市場,歐美的殯殮業過去幾年脫胎換骨,一掃傳統的陰森形象,也扭轉人們的死亡觀。

帶動這場產業革命的引擎,是美國波士頓起家的「國際服務公司」(SCI)。

目前美國每十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把身後事交給SCI料理。它在兩年前進軍海外,不多時便像童話中落地成林的傑克碗豆一樣,旋即躍為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澳洲最大的殯殮公司,它在新加坡和捷克也建立了灘頭堡,準備大舉登陸亞洲和東歐。

如今,SCI已在全球擁有一千六百家連鎖殯儀館及火葬場,年營業額十一億美元,被視為繼麥當勞之後,美國服務業拓展全球帝國最成功的典範。

若說麥當勞販賣的是美式生活方式,那麼SCI販賣的就是美式死亡方式。他們征服世界的共同武器,就是現代化的高品質服務。

殯殮業可謂最乏人問津的邊緣行業,所以傳統上宗教團體和公益事業一直頂代這行的主力。由於缺乏顧客導向的企業化經營,設施老舊,儀式應卯,成為殯殮業普遍的寫照。

相形之下,SCI給人的感覺,倒與台灣的婚紗攝影公司有幾分肖似。它的殯儀館寬敞明亮,建築富涵藝術氣息。從墓碑、棺槨、骨灰盒,到靈車、訃聞、墓樹,葬禮的每一個細節,SCI都提供最多樣的精緻設計。它還包辦紀念集的製作,供人憑弔死者的行誼,或是記錄葬禮。

死者下葬後,SCI一定在最短時間封墓,不讓棺槨受到日曬雨淋;供奉的鮮花也不待枯萎便換新。這些小節,成功地營造「我辦事,你放心」的形象。

殯殮業受限於社會對死亡的忌諱,向來只能被動等死人上門,無法主動向活人促銷。SCI能夠發跡,關鍵就在於它突破這道瓶頸,開創龐大的「生前預售」市場。它甚至在超市設立門市部,折扣促銷葬儀用品。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愛的最後贈禮

推銷員難為,推銷死亡用品更難為。在高額獎金激勵下,SCI的推銷員硬是發揮打死不退的纏功。一名心有餘悸的顧客形容,「你好像不買就得死似的」。而這些獎金,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宣傳刊物中,SCI把它出品的精美骨灰盒,形容成夫妻一世情緣,臨終送給老伴的最後一份愛禮:

「別讓我隨風飄散,也別把我骨灰拋海,且回想我曾送你的愛的禮物」

「且追憶那些歡樂時光,我們曾共享的情緣。別讓我長眠荒野,彷彿你漠不在乎;不要拒絕我最後的禮物之請。就讓來此的人共睹一個不渝的明證,訴說著你愛我」

廣告辭動人心弦,但這份終極禮物的代價可不便宜。SCI挾全球最大殯葬公司的壟斷優勢,利用死者家屬脆弱無助的心理,索價大開獅口,有些產品的定價甚至高出成本七倍以上,英國及澳洲的公平交易委員會紛紛表示關切。

衛道人士也撻伐SCI以販賣速食的心態賣棺材,對死亡了無悲憫。他們極力阻止英國的公營火葬場,因無力投資空氣污染防治設備,而轉售給SCI經營。

無論如何,SCI最大的貢獻,或許在於人們死亡觀的改造。

生老病死,人所必經。但世人卻諱談死亡,任由「後事」假手他人。SCI把死亡重新帶回人生,讓人用健康的平常心,在有生之年規畫自己的死亡,就和安排婚禮沒兩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