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旅行日記3—朋友

教養這件事

汪培珽
user

汪培珽

2018-03-01

瀏覽數 9,100+

旅行日記3—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8 / 3月號雜誌 跟著郭台銘 大賺美國財

我們要提早認清:「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不符合事實。小孩從進入青少年開始,不論他們之前多以父母為中心,這樣的情況終將永遠消失。

你可以說:「我的孩子沒有,他們還是很孝順我」,但那只是教化的結果。因為老天爺在創造人類的時候,就已經將「基因」設定好了—跟同年紀的人在一起的快樂,是無可取代的。不論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有多好,這種設定無法改變。

迪士尼、環球影城,弟弟是第二次來。他說:「我從來沒有很喜歡這些遊樂園。」意思是:下次別說要帶我來這些地方了。我可以理解,排隊排得要死,天氣炎熱加上人擠人的環境……。

「你以後有機會都不會再來了?」我問,「以後大了跟朋友也不會來?」

「跟朋友當然會。跟朋友去哪裡都好玩。」他說。

聽孩子這麼說,不但不傷心,還有好大的欣慰,為什麼?受限於傳統的禮教和包袱,常常讓孩子不敢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愈能勇敢面對自己的人,充分發揮和享受人生的機率愈高。朋友,終將取代父母的地位。這裡的「朋友」,包括另一半。

父母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嗎?「以為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應該是最重要的」,只要你還抓著這一點不放,你就永遠無法成為孩子的朋友。跟朋友在一起,才能創造樂趣的最高點,這個事實,不會因為父母不想孩子離開而消失。

不爭做孩子心中的第一 反而更親近

逛超市,先生比我更認真。我就像牌局裡的插花,隨便看、順手拿,好像輸贏事不關己。走到文具區,看到三本一包的橫條紙,每本只有巴掌大,才美金一元,買了。昨天要寫東西卻找不到紙,那是浪費。第二天,露營車一上路,我拆開橫條紙,拿起一本就寫。弟弟不太管媽媽的閒事,今天卻開口問:「寫什麼?」

「靈感。你要不要一本?」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寫什麼?」

「靈感。」靈感就是,不馬上寫下來,就會像水潑在地上,沒一會兒就不見了。好好的東西還沒使用就不見了,浪費。

跟姊姊逛街,耳根很不清淨。她愛漂亮,什麼都想買。T恤要買、短褲要買、泳衣要買、內衣要買。走出這間服裝店,還有那間服裝店。從我們進入購物中心一小時內,她指著每樣東西,重複地說著同一句話:「我喜歡這個。」

最後我實在聽煩了,忍不住回她一句:「你有什麼不喜歡的?」她說:「你。」

(作者為知名親子教育作家)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