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一定要有民族特色,要能夠喚醒民族精神,能繼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如果家庭和學校完成了它們所應擔當的義務,那麼士兵的民族教育就會完全自發地進行。這樣一來,他們就能理解民族遺產及其精神特性,就會理解民族精神的不朽,就會明白自己對個人、對民族所擔負的責任。
但是,多數國家依舊沒有實施這種教育。許多國家的軍事教育僅僅停留在對本國男性青年進行某種程度上的集體軍事訓練。這種訓練適用於被基督教教義肢解的民族,它會讓青年體會到民族集體生活的情感,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對民族、對國家所擔負的義務。
如果我國的青年人體魄健壯,精神飽滿,那麼他們的才能就能得到自由發展,他們就會在民族和國家中深深地扎根,並按照德國宗教意識的要求,既瞭解德國的敵人,又深諳本民族的缺陷,那麼他在參軍後完成任務的能力, 基本上會比那些只受過集體訓練並被剝奪個性的年輕人更強。
企圖通過剝奪年輕人的個性來進行軍事訓練,是不可取的。不管在何種情況下,對年輕人進行填鴨式的訓練,都將一事無成。我認為,唯獨精神力量才能讓他們在將來嶄露頭角,取得難以置信的戰績。
每當我想起在軍隊中,軍官是如何無視民族情感對年輕士兵的影響而未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在退伍士兵參加預備役和後備軍後是如何面對民族敵人的破壞而茫然無措,在軍官是採取何種卑劣手段對士兵進行愛國教育時, 我非常驚訝。在前所未有的貧窮、緊張、看不到盡頭的戰鬥中,在生命和健康遭遇巨大威脅的情況下,他們竟然能夠長時間地不受「不滿分子」的影響。
很明顯地,這是民族精神在士兵身上強烈的體現!我堅信,一旦用深層的民族情感喚醒德國士兵乃至全體德國人,那麼讓他們以血肉之軀來維護民族的生存,並不是一件難事。
在國家對青年進行軍紀教育時,一定要用本民族宗教生活中的民族精神來鼓勵人民,特別是士兵和退役士兵。
軍隊沒有等級和服從,等同於無軍紀。這是常理,不需要強調。
軍紀在總體戰中會遭到最嚴峻的考驗。軍紀應按總體戰的要求,在軍隊中精心維護,尤其是後備軍。讓人大惑不解的是,在戰場上,軍官竟然沒有意識到維護軍紀的重要性,更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分裂分子的活動下,停泊於國內海港卻無事可做的艦隊以及後備隊竟然戒備鬆懈。究其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軍紀鬆弛的原因,而用人不慎, 即後備教官的選擇不慎是一個重要原因。
總體戰要求我們,不管是戰鬥部隊,還是遠離敵人的後備部隊都需要強化軍紀,阻止分裂分子的行動。戰時軍紀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平時。在維護民族的生存鬥爭中,根據特殊法律迅速、嚴厲、無情地對那些違反軍紀的人進行制裁是極為必要的。
軍紀把整支軍隊凝聚為一體。只有這樣,軍隊的效力才能夠得到發揮, 同時,才能夠保證軍隊有統一意志的行動。軍隊把單個個體組合成一個整體。我在上面所提到的獨立自主的行動是在極為緊張的條件下進行的,雖然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但是它卻賦予今天的軍紀以現代特性。
當然,不僅是無名小卒要遵守軍紀,就是他們的上級,乃至於統帥麾下的、能征善戰的將軍們也要遵守軍紀。雖然他們更要具備獨立行動和迅速決斷的能力,但是他們也必須在軍紀和隸屬關係中行動。
至於隸屬關係中的軍紀與獨立行動中的軍紀之間的協調問題,則要由他們獨自處理。關於這一點,我會在下文論及。
承平時期,軍隊的情況是:成員不斷更新,一批人退役了,再徵召一批新的,而士官和軍官依舊在部隊服役,如此循環往復。對士官和軍官來說, 軍隊是他們的職業,他們維繫著軍隊新舊人員的銜接。
在承平時期,他們在軍隊中擔任教官,在戰爭中,他們則擔任指揮官。雖然休假帶來的離隊和歸隊問題一直影響著各國軍隊的士官和軍官,但是這些問題根本沒有對士官和軍官的上述職責產生任何影響。
在常備軍中,軍官和士官這一職務非常重要,所以,培養軍官和士官就變成相關部門的重要任務。
軍官和士官要具備出眾的武德,過著模範的生活,成為性格突出的表率。
在戰場上,當第一槍打響後,士兵的目光便聚焦在他們身上。
下級對他們的信任程度,是檢驗他們能否能夠正確把握士兵心理而下達正確的指令,能否把下級疾苦放在個人利益之前,能否進行正常訓練和秉公執行軍紀的試金石。而信任是這些因素的重要基礎。
此外,一定要在各個方面誠實可靠,這是士官作為人和軍人的基本要求, 也是士官所應具備的突出特徵,它能夠贏得下級的尊重。
跟士官相比,軍官的任務在某種程度上比較簡單,因為他們遠離士兵。不過,從另一方面看,軍官所擔負的責任比士官大,這取決於他們所處的地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實行大範圍的監督,貫徹部隊訓練教育的基本原則, 加強部隊的內部團結。
這些職權會隨著部隊級別的提高而增大。在人民軍隊(Volksheer)和總體戰的時代,軍官只有理解民族團結及軍紀以上兩者的基礎和意義,深深扎根於民族之中,並掌握士兵和民族心理的本質,他們才能夠勝任其所擔任的職務。
這些是舊時代軍官所缺乏的東西,他們對民族生活一無所知。不過,他們心中沒有民族思想,只有國家和君主的情況是由時代決定的。但是,軍官在世界大戰中依舊表現出對民族思想缺乏足夠的認識。
對於軍官來說,由穿著軍服而產生的特殊等級榮譽是不存在的。榮譽只有一種,那就是作為民族一分子的榮譽(男人、女人都是如此),就是成為維護民族生存鬥爭中同胞的表率、教育者和領導者的榮譽。他們履行義務是出於本心,是自願的,而不是為了功名利祿才去完成任務,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無愧於軍官這個職位。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對士兵下達所謂的強迫性命令,並且理解他們的心理,成為真正的領導者。要不然,部隊將難以完成總體戰所交給它的任務。在承平時期,部隊追逐功名利祿,直接對軍官和軍隊的道德基礎造成嚴重的損害。
我們在這裡講的與士官和軍官有關的一切,也適用於軍隊特殊兵種的士官和軍官,比如管理砲兵裝備的部隊,管理其他科技裝備的部隊,艦隊中管理艦上機械、維持其運行的士官和軍官;擔負維護全體軍人健康和傷病員康復的醫務士官和軍官;負責財政管理機構和指揮機構中行政管理工作的官員。
在戰鬥中,雖然他們沒有直接領導軍人的權力,但由於他們的職責關係著軍民的補給和生活福利,責任重大,直接影響部隊戰鬥力的消長和軍紀的執行。比如,一個醫務軍官漫不經心,在醫治傷患時,在處理痊癒者重返前線時,或在新兵體格檢查時隨隨便便,不認真負責,這會帶來什麼樣的損失呢?軍隊不是死的機器,而是一個保持生命力和健康的有機組織,一旦組織受損,就會出現衰老等症狀,就會破壞民族精神的團結。
軍隊數量、訓練和裝備是一支軍隊的外表,只有精神的和道德的內涵才能給軍隊力量,讓它在曠日持久的總體戰中堅持不懈。
本文節錄自:《總體戰:希特勒崛起的導師與德國開戰的指南》一書,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著,魏止戈譯,八旗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