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手臂快速的來回移動,一片片發亮的晶圓被精準的搬送到下個流程待命,穿著密不通風無塵衣,有如太空人的美光資深工程師,緊盯著機器上的電腦,手指飛快在鍵盤上敲打著……。
這個場景不是發生在加州矽谷,而是在許多人陌生的愛達荷州(Idaho)首府波西(Boise)。
七個月內 五組台灣參訪團訪愛達荷
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一提到愛達荷州,腦海馬上浮現的是圓滾滾的馬鈴薯。然而事實上,這個傳統的農業州,已經轉型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科技州,超過一半的出口都是半導體與相關設備。
「20年前,從飛機往下看全是一片綠油油的馬鈴薯田,美光只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家住加州,多年往返兩地做生意的京晨科技商務開發總監秀爾特(Jim Short)回憶。如今,由飛機俯瞰波西的景色,已然被美光櫛比鱗次的雪白大樓佔據。美光如今是全球前三大記憶體廠,員工人數超過3萬人,是愛達荷州第一大出口商,也帶進數十家來自世界各地的上下游供應鏈進駐波西,徹底反轉了愛達荷的產業面貌。
美光是由愛達荷州土生土長的喬與瓦特‧帕金森兄弟(Joe and Ward Parkinson)等人於1978年創立,因為當地馬鈴薯農場主辛普洛特(J.R. Simplot)的資助,踏出第一步。如今光在愛達荷雇用超過5000人,周遭眾多餐廳、旅館、加油站、超市等服務業都因其而帶動。2016年底,美光以每股30美元現金併購台灣的記憶體大廠華亞科,也造就了台灣與愛達荷的密切關係。
「這是美光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也是台灣近年最大的外商投資,」愛達荷前共和黨主席葉望輝說。因為美光,台灣成為愛達荷第三大出口國,一年出口6億3730萬美元,其中有超過95%都是半導體相關產品。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近半年來兩地交流的頻繁,更是超乎一般人想像。今年1月30日,一行包含產、官、學界多達十數人的台灣參訪團,坐滿愛達荷商務廳,立著超大螢幕與美國國旗的會議室裡,這群總經理、教授、院長與處長,聆聽商務廳專員簡報,各個神情專注,甚至頻頻抄筆記。
事實上,這已是近七個月,愛達荷商務廳第五次接待來自台灣的參訪團,包括台中市長林佳龍、經濟部工業局、小麥採購團、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與民間企業等都是愛達荷商務廳的座上賓。
「去年我們接待台灣來的訪客,比任何一個國家都還多,」挺著八個月身孕還在為台灣貴賓簡報的商務廳國際經理凡爾東(Jennifer Verdon)說。
她的名片,甚至印了繁體的中文名「何臻苓」,「去年11月我們才去台灣簽了三項合作備忘錄,台灣是我們很重要的伙伴,」她神采飛揚地說,愛達荷積極招商,不只每年參加政府舉辦的Select USA活動,也會勤跑主要貿易國拓銷。
較矽谷成本低廉 愛達荷吸力大
雖然至今尚未有台商在愛達荷做出重大投資,但在川普親商政策以及美國景氣蓬勃的催動下,愛達荷的潛力已受到愈來愈多台商重視。
「愛達荷有很好的環境,也有很大的機會,」專攻工業4.0的新漢公司總經理林弘洲表示,新漢的機器手臂因為體積大、重量重,運費十分高昂。過往美國稅賦高,人工貴,只能選擇在亞洲生產。但川普大減企業稅,加上美國製造帶來的品牌形象,林弘洲正認真考慮在愛達荷建立製造基地。
近半年,新漢已經來愛達荷考察交流達三次之多。「新漢在矽谷的據點成本愈來愈高,愛達荷相對成本低很多,未來可能直接把辦公室遷過來,」新漢美國總經理蘇柏維(Alexander Su)表示。
新漢並非個案,做監控與影像AI分析的京晨科技也對愛達荷相當看好。「熟悉愛達荷的同事形容,波西是『馬鈴薯田上的矽谷』,」談吐斯文、充滿書卷氣的京晨科技美國總經理魏守逸不諱言,美光與波西州立大學(Boise State University)造就了愛達荷的科技能量。
美國總部在矽谷的京晨科技,五年前就做起愛達荷生意,監控分析系統遍布飯店、醫院、辦公室等500多個據點,預估今年擴增50至100個點。
「波西是美國西北地區僅次西雅圖與波特蘭的大城,未來發展不可小覷,」駐西雅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姚金祥肯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