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認為健保是否開辦得太倉促?現在有哪些問題要解決?
答:健保開辦的確倉促些,但這是指籌備階段太短,政府真正開始規畫健保已有七、八年,並不倉促。健保的問題在於某些人為反對而反對,事實上它並沒有「天怒民怨」。研考會統計,民眾對健保不滿意的比率,已由今年一月的三八%降至三月的二七%。
問:健保有許多良法美意,像是預防保健和醫藥分業……。
答:醫藥分業不要和健保扯在一起,這完全是兩碼子事,不能叫健保負擔改革醫藥分業的時代任務,這要慢慢來啊。全體民眾醫療行為要一下子改變,不是那麼簡單。
問:健保實施一年多來,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你提到希望改變民眾的醫療行為,那麼民眾醫療行為近來是否有所改變?
答:不是不是,是醫藥分業改變民眾的醫療行為,而不是健保改變醫療行為。台灣從日據時代開始在診所看病就可以拿藥;如果馬上宣布明天開始不能拿藥,民眾會認為很不方便,就會統統去有藥局的醫院看病,如此一來倒掉的是診所和藥局。要改變民眾醫療行為無法馬上做到,而且也不是健保就必須這樣做(醫藥分業),所以現在處方箋沒有完全從醫院流出去,並沒有問題。
問:你覺得健保到目前為止成效如何?末達成的目標有哪些?
答:成效非常大。實施全民健保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當時還沒有納保的四二%人口馬上納保,因為這些人過去沒有保險而無法看病。
民眾要想通
問:你現在是否發現一些當初沒想到的問題?
答:在不滿意健保的民眾中,很多人認為保費太高,這是因為他們把勞保費加進來。他們沒想到勞保費將來可以領回,等於幫員工儲蓄。民眾如果想通了,就沒有保費太高這回事。
問:除了保費問題,一般民眾最關心的還是醫療品質。以榮總院內感染瘧疾事件為例,院方說是因為健保給付不夠。
答:那是藉口,健保給付足夠,尤其是醫院的給付。
問:那麼健保局如何防止這樣的事再度發生?健保局又如何監督醫院?
答:這不是健保局來防止的事,而是醫院如何品管院內品質的事。醫院的品質就該是醫院負責,而不是把所有責任都歸給健保。
問:健保實施之後,許多醫院的醫師因自行開業收入較多而離開醫院。你如何評估健保對醫療生態的影響?
答:這只是少數。診所的數字增加要看是哪類診所,這牽涉到給付是否公平的問題。增加的診所多半是耳鼻喉科、皮膚科和洗腎等;這些科的給付太高,就會造成開業醫師增加。
問:就以台灣洗腎給付太高的情形來看,有些病人不需要洗腎也被洗腎,健保單位如何衡量?
答:我們早知道洗腎給付太高,某位醫師立委兩年前就跟我說:「費用差四分之一都可以了。」但是每次健保局要調整洗腎費用,就有某些「腎友會」的人驅動別人簽名啦、上書總統啦等等,其實那些人自已在做生意。有的醫師就說「洗腎就像「印鈔票」」,而新的洗腎醫院也不斷增加。
問:衛生署和健保局都知道這些問題,現在是否採取控制措施?
答:有啊,稍微要降低費用,但也不敢一下降太低。最重要的是要讓民眾知道,洗腎費用其實不必那麼高。
問:除了上述技術性問題,我們國家整體的健康政策為何?
答:我們已經控制住急性傳染病,所以死亡率降低。死亡率降低的結果是老年人口增加,所以現在民眾的疾病以慢性病為主,像是癌症。因此,健康政策的重點是預防慢性病,尤其是篩檢癌症。
問:無論你是否繼任衛生署長,你覺得下一任署長有哪些急迫的事必須推動,或是應繼續推動那些事?
答:醫療資源均勻化和防疫工作的繼續推動,像是嬰兒的預防接種及追蹤境外移入的傳染病等,只要是會影響國民健康的,我們都要密切注意。
問:你在署長任內覺得最滿意的事是什麼?還有哪些覺得遺憾之處?
答:除了剛才提到的工作,我也很高興能推動「醫療奉獻獎」,表揚在台灣偏遠地區行醫的醫療人員,無論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年終於成立,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將有助於統合整體的醫療衛生研究。這幾年衛生署還整理了「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都是相當值得的事。
問:有沒有想到而未做到的事?
答:就是繼續推動現在正在做的事而已。
(蕭富元、徐子婷、馬萱人採訪,馬萱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