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你自我評估一下連內閣三年來的施政績效?
答:「要了解連院長的施政方向,可以從他在民國八十三年元月的國民黨總理紀念週中講演得知,就是要建立現代化的國家。藉由連先生的做法及根據我們的體會,他所指的現代化可以分三點,第一,在政治上要建立一個以全民自由意志為基礎的民主社會;第二,在經濟上要從傳統上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轉型到以科技為主的富有創造力的工業先進國家;第三,在社會上追求多元發展、相容並包的祥和杜會。這就是外界所說的全方位內閣。
我記得非常清楚,連院長在到任之後,就交付給我第一個任務:要盡快完成省縣自治法的修訂、立法。今天我們談這些問題,看起來很輕鬆,做起來真不容易。省縣自治法不知道舉辦了多少公聽會、與立法委員進行徹夜的溝通。
我們同時也完成了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在他的任內如期完成:八十二年縣市長選舉,八十三年省市長及省市議員的選舉,八十四年縣市長的選舉,以及八十五年總統、副總統的選舉。台灣能夠和平地邁向今天的這樣一個階段,他貫徹民主、落實地方自治的精神應該是有他的代價的。
一切可受公評
今天很多人談到行政革新,它的要求就是廉潔、效能、便民。連先生推動的行政革新有一個特點,鍥而不捨,他講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行政革新是沒完沒了的工作。」雖然有很多的阻力、很多的批評,但只要是他認為對的事,他就會推動下去。
今天貪瀆是否改善、便民的工作成效如何、以及政府的效能是否提高,可受公評。但有兩件事必須向各位說明。第一是國家財政的改進;第二是行政機關的自動化以及精簡的效果。
我們在八十二年到行政院服務後,所面臨到的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國家財政發生了很重大的問題。在短短幾年突然國家的財政相當地沈重。舉個例子,八十一年度中央政府的收支短差達百分之三十五點二(見八四頁表一),也就是差不多有百分之三十五以上的中央政府的支出是要靠今天的defecit(赤字)來支持。當年的收支短差將近四千億,是在短短幾年間形成的。
連先生不得不用「行政革新」來控制預算。這幾年的成效如何?拿八十六年的情形來看,收支短差是做到百分之十二點七,從百分之三十五點二降到百分之十二點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建立一個政策,各級政府消費性的支出不能超過百分之三,資本支出不能超過百分之十,人事要精簡百分之五。
很多人批評人事精簡是做假,但是我們倒過來算,過去政府不但不能精簡,每年還有百分之十的增加。所以他的工作方針就是鍥而不捨、下定決心。這幾年的財政慢慢地縮減,他給了我們一個任務,到了民國八十九年,預算收支要平衡。
促進了產業升級
兩岸關係的推動,我們也必須要記得,這兩年的進展算是最快速的,不管是兩岸的貿易、投資,甚至辜汪會談的開始。辜汪會談是他提出來的,因為政府必須要藉著民間的管道來溝通兩岸,這樣一個很大的政策變化,都在連先生的任期內推動。
問:對於李登輝總統批評「振興經濟方案」停留在文字上,沒有執行,你們的感受如何?是這樣嗎?
答;總統批評振興經濟政策說得多做得少,當然是不大痛快。因為振興經濟方案是連先生剛上任時決定的一個計畫。這個計畫的背景是有感於投資意願的低落,尤其是製造業的投資降低得非常厲害而提出的。
民國七十五年時製造業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一直是維持百分之四十左右,之後卻很快速地下降到民國八十一年的三十二點九。製造業是國家經濟推動的重心,連院長上任時,正好是所謂泡沫經濟時期,國內的消費無限制地擴張,地價、股票上漲、勞工缺乏、企業外遷,在這樣的背景下,連院長提出了振興經濟方案,包含兩大目標。第一個是促進投資、產業升級。第二個發展亞太營運中心。他希望藉此改善總體經濟的環境。
振興經濟計畫的要點就是希望能夠把民間製造業的投資提高。從七十七年、八十年我們平均每年成長百分之五點一,成長到八十四年的十七點七。這幾年大家常常用「外熱內冷」來形容經濟情勢,這代表我們的投資不錯、貿易不錯,都是兩位數的成長,不是振興經濟計畫,你的投資、貿易能夠成長嗎?
振興經濟計畫,最重要的,我覺得是促進了產業升級。重工業的產值占製造業產值從百分之五十多成長到六十六左右(見八四頁表二),這是了不起的成就。重化工業產品的出口也從八十年的百分之四十六上升到八十四年的百分之五十八點六。
振興經濟計畫最大的成就就是克服了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勞力、土地、價格成本的上漲,以及消費性支出的膨脹,使得經濟的比較優勢能夠逆轉回來。我們對台灣的經濟比從前更有信心了。
台灣假如沒有一些非經濟因素的干擾,經濟一定會蓬勃地發展。不能把很多非經濟的因素放在經濟的因素中衡量。我們再說得透徹一些,兩岸關係如果能改善,中華民國的經濟非有百分之七以上的成長不可。
不爭功諉過
振興經濟計畫到底有沒有遇到問題?總統講的也沒錯。因為我們還有十四項的重大計畫受到阻礙,環保的阻礙,行政手續的阻礙,法規、部會之間觀念的阻礙。
台灣經濟今天面對的是:效率與平等的對立;生產與生活的對立;自由與紀律的對立。
問:「振興經濟方案」行政院很重視,也成立了「政策會報」,一般企業不滿意可能是景氣一直不見好轉,到底我們的經濟情勢會愈來愈好或者愈來愈壞?
答:我們的經濟會好。為什麼?第一,因為國際經濟情勢未來會呈現成長的局面。第二,我們國內的經濟是一種經濟兩種表現。從投資面、生產面來講,我們相當不錯。甚至進口機器設備的成長率還是兩位數以上,非常之高。製造業也會持續地成長,這就代表我們實質面不錯。我們遭遇的問題是,還有九千多億的重大投資要在幾年內完成,但是這些投資卻都還遭遇著前述環保、法規、部會之間觀念的問題,所以連院長說要成立排除投資障礙小組,我們要針對個案來解決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民間的消費太低,低到百分之五的成長,以前的平均是百分之八。為什麼?股票縮水、房屋的價錢漲不了,導致貨幣供給額M2也下降,所以景氣對策小組從三方面作戰,一方面解除房地產的困境,中小企業協助它轉型,另外改善投資環境,所以未來的經濟是看好的。
當然有一些非經濟的因素,其中有一些是可控的,有一些是不可控的。不可控的像是兩岸關係,它假如一直說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問題就談不攏。把這個擺脫的話,什麼三通、特區的問題,馬上可以實現,也沒有什麼太困難的問題,很多事情都已經準備好了。
問:最近研考會與國科會的民意調查顯示有六成以上人民認為公務員不廉潔和浪費公帑,請問行政院如何提高公務員的榮譽與士氣?
答:我們也看到研考會有關公務人員形象的調查報告,感覺很沮喪。我問過研考會主委王仁宏,這到底怎麼一回事,他說報告的準確度不高。因為社會受到輿論的影響,馬部長的肅貪、掃黑非常有成效,但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天天自己官員講黑道橫行、行政效率低落、公務員貪污,報紙天天在寫,每天都在抓毒、販毒,好像連院長都沒有辦一件正事,天天都是中正機場二期航站的新聞,民意調查結果會好的話才怪。
至於公務員貪污的問題,請問有否聽過政府高級官員貪污?渲染、渲染,很多莫須有的事都是這麼而來的。敝人就是受害者之一。當經濟部長的時候,新聞常常說我和某一電視明星有什麼。那時連院長在當交通部長,他都問我到底怎麼一回事,甚至連他的媽媽都相信有這回事。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氛圍之下,民意調查如果說政府的清廉度高的話,我都不相信。
問:連院長的施政行事風格是什麼?
答:連先生的施政風格就是今天他決定了方針,就貫徹去執行。
他能夠很平衡、穩健、有耐心地聽取各方面意見,他不急躁,他聽、聽,當做成決定之後,一個「戰」字就解決了問題。他的第二個特點是分層負責、授權徹底。他從不爭功諉過。
問:連院長到底會不會續任閣揆?連院長與李總統合作的模式如何?你跟連院長的合作模式又如何?
答:連院長是否續任閣揆?我真的不知道。我絕對以人格擔保我不知道,不過從與他一起工作中可以體會出來,他有續任的可能,遠我也必須誠實地說。總統到今天都還沒有決定,這可能也是事實。連先生從來也沒有跟我提過這件事。
有人認為我是在放空氣,其實這是立委鄭寶清有一天在立法院逼我說的,但是新聞界報導的卻並不完全。那天鄭寶清說不讓院長上台報告,因為院長馬上就要卸任了,我就說你怎麼知道他要離開行政院?他說不定還會繼續幹下去,結果報紙就寫連戰可能續任。我也沒有否認,而且既然我說他有可能繼續做下去,當然就要舉出他續任的理由,因此我就大講特講了。我做一個政治的分析家也不錯。因為連先生繼續幹也不錯,他的胸襟、氣度、遠見、膽識,再加上他和李先生的配合度。假如今天府院之間變得格格不入,很多良法美意都會成空。連先生他對上能夠包容,對下也能夠包容。但在包容之中他還能夠散發出力量,這就是政治人物另外一套的學問了。
做副手的光芒不應該過於耀眼,但是從這裡也表現出連先生的豁達,現在報紙天天寫的是徐立德做了這些那些的事,假使換成是我,我一定不太高興。我已經六十五歲了,也可以到社會上做些別的事情,為什麼今天還希望為政府效力,使命感使然。我希望能夠幫助一個能做事的首長完成他的工作,如果有一天我發現我不能做了,我就會退下來。
問:兩岸的政治如今陷入低迷狀態,在經貿上我們能使上什麼力?
答:我始終的信念是,兩岸三地在經濟上是互補互利的。大陸的經改路線是不可能回頭的。它遭遇的問題也非常的多,它需要外資。對大陸而言,台港兩地的外資占外人投資的百分之七十。我們對它的依賴也相當大,我們不會輕易與它翻臉。兩岸最近的氣氛是有些低盪,我們很希望能夠透過某種觀念性的調整,使得兩岸有交集點。我們的基本政策是不會變的,但是如何透過適當的協議符合雙方的立場,就要靠智慧了。
問:請問副院長您從政多年來的感受,處理政事是愈來愈有勁或是愈來愈氣餒?
答:心裡的感受憑良心講是起伏不定的。有時候滿有幹勁的,有時候也是滿氣餒的。書中有一句話可以形容我的心情,「宇宙之事,要有擔當又要有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胸襟」。我曾說過一句豪語,政府交給我做的任何事,我絕不留白。從事過的不同職務中,我也絕對都可以找出幾件值得驕傲的事,否則我就是白幹了。
但是到我這個年齡,事實上是要擺脫。因為你不擺脫,就沒有出世的胸襟。我太太常跟我說,你現在還成天拋頭露面的做什麼?可以休息休息了。但我是閒不住的。假如我今天從公職退休,我會立刻去辦投資事業。
(編輯部採訪,屈繼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