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你為什麼選擇就讀這個系呢?
郭庭珊(長庚科技大學二技老人照顧管理系2017畢,以下簡稱答)答:小時候都被家人洗腦,覺得女孩子當護士很穩定。國中畢業我就選擇了五專護理科,畢業後一邊準備護理師國考,一邊準備二技統測。
電視上常看到「血汗醫護」新聞,但醫院好像最辛苦,所以就想去診所工作,聽起來安逸舒適又能賺很多錢。未來是高齡化社會,老人照護的需求一定很大,感覺也不會太累。
問:入學後發現與想像有何不同?
答:怎麼可能安逸舒適?就算未來不會去醫院工作,在學期間還是得在醫院磨練啊!
我第一次去醫院暑期實習時,就照顧到肝癌末期的病人。從來沒想過,這麼年輕就離死亡這麼近。後來還跟著老師一起完成臨終護理,把從大體裡流出來的血液、糞便清洗乾淨。當時我才知道,老人護理絕對不好混,除了高壓的學習環境之外,連心靈都是被迫成長的。
實習「最後一哩路」 被迫成長
問: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
答:在學期間共需實習八次,每次六週。前七次都是跟著老師、同學一起,即便辛苦,但畢竟是躲在老師的羽翼下,有被保護。第八次實習,俗稱「護理界的最後一哩路」,是一個人被野放到醫院,跟著前輩們工作。
我那時候就挑戰重症單位──加護病房,所有病人都戴著呼吸器、全身插滿不同管子,一天要打五種以上的點滴。我當時已快畢業,抽血、打針都要自己來,加上加護病房如戰場,沒有人有時間和顏悅色,因為任何一個錯誤的醫療處置都可能害死一條生命。
問:在系上學到最有啟發的事情是?
答:在「最後一哩」時,我第一次動起休學的念頭。當初是我自己選擇來加護病房實習的,但還是天天哭,上班哭、下班也哭,哭了整整一個月。記得加護病房要全副武裝,戴口罩、帽子、罩袍,臉上唯一會露在外面的就是眼睛。每次只要看到針頭把藥往病人的血管裡推進,眼淚就會不自覺地流進口罩裡,下班時,口罩永遠都是濕的。
但在醫院中體會過臨床照護的壓力和辛苦後,反而有種「捨我其誰」的感覺。如果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份血汗工作,更不會有高中生願意來讀護理科系,如此一來,護理人力將更加短缺,台灣的醫療血汗就會進入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