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彈性超強的尼龍新銳-大清樺企業

林文玲
user

林文玲

1996-05-15

瀏覽數 30,150+

彈性超強的尼龍新銳-大清樺企業
 

本文出自 1996 / 6月號雜誌 第120期遠見雜誌

一般而言,化學纖維這個資本密集的成熟產業,是台塑、遠東之流的大型財團才玩得起的投資。但一九九0年,藉藉無名的大清樺在業界竄起,三年後,它成為紡織業首家獲得經濟部主導性新產品獎勵的廠商;兩個月前,美國第二大化工集團孟山都(Monsanto)更選擇這家年輕企業,結成策略聯盟的夥伴。

因為大清樺是亞洲第一家自行開發出「尼龍六六」的公司。這是一種彈性、柔軟度、染色穩定性優於一般尼龍絲的特殊纖維,台灣常見的用途是製造超彈性絲襪。過去這項原料完全仰賴進口,直到郭岱樺與張新井因結婚而創辦大清樺,局面才因而改觀。

五十二歲的張新井,原任台化尼龍事業部經理,是台塑集團第一位非出身工程與王家家族背景的事業部經理。他將原本因虧損而瀕臨關閉命運的尼龍事業部,變成每年獲利二-三億新台幣的明星事業部,並掌控台灣半數以上的尼龍絲市場,被同業喻為台灣人纖業「四大天王」之一。

六年前,張新井和相識九年,原來經營紡織品貿易生意的郭岱樺結婚。郭岱樺希望婚後從事較靜態並能兼顧家庭的事業,於是計畫投資幾千萬,開個小型加工絲廠(即買進原絲之後加工)。由於張新井仍留在台化工作,而台化主力產品是大量生產的「尼龍六」,兩人便決定投入開發附加價值較高、少量多樣的尼龍六六,因為張新井堅持:「絕不能和台化有任何利益衝突。」

預期之外的大局面

郭岱樺在原料提供廠孟山都的技術協助,以及丈夫工作之餘的幫忙下,順利將尼龍六六推出上市。這時,人纖市場景氣正熱,價格巨幅上漲三成,郭岱樺苦於原絲嚴重缺貨,不能打鐵趁熱,便要張新井從台化賣點原絲給大清樺。「怎麼說他都不肯,」郭岱樺回憶,兩人為此爭執多次:「他就是不要落人話柄。」

張新井不肯放棄原則,又不得不解決原料問題,大清樺只好自己往上游發展原絲,如此一來原來的資金便不足以支應,只好再找幾個朋友入股,將資本額提高到新台幣一.九五億。

原本,歐美化纖大廠對這家小公司絲毫看不在眼裡,但當大清樺開始生產原絲之後,便採取業界慣用的競爭手法--低價傾銷,使價格驟然下跌三成。因錯過大好商機而仍在賠錢的大清樺,打不起這種資本消耗戰,三年之後,郭岱樺要求丈夫辭職,協助挽救大清樺。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一手提拔張新井的台塑集團總經理王永在,不願愛將「井仔」離營,甚至願意以購併大清樺來挽留他,但是,「太太已經在求救兵了,總不能不幫忙。」張新井笑說。也因此,擔任董事長的張新井總是暱稱當副總經理的妻子為「老闆」。

由於台化二十四年的經驗,張新井對於合理化管理已是駕輕就熟,從改善品質、降低廢料與成本著手,一九九三年大清樺開始轉虧為盈。同時,為了擴大資本,陸續引進國內外法人機構,如大魯閣、香港匯豐銀行、美國商務部亞太發展基金、AIG集團加入投資,去年,年營業額八.二億新台幣的大清樺,已經擁有一0%的穩定獲利率。

儘管如此,大清樺在台灣的獨家優勢,卻將在今年底被打破,對手是遠東與杜邦兩大化纖巨人所合資成立的新公司--遠東杜邦。大清樺不敢掉以輕心,也找來硬底子的合資夥伴孟山都,公司多了兩億資金,年產能也將由五千公噸提高一倍,「對方來頭雖大,但實力應該不相上下。」張新井評估。

對這家最初定位在小加工廠的公司而言,今天的局面並不在預期之中。如果詢問大清樺未來的使命,張新井總會先認真地反問:「你希望台灣有什麼樣的公司?」然後誠實地回答:「暫時沒有答案。」

「從前忙著打基礎,沒心思想這個問題;最近才發現,該是認真思考要把員工帶到什麼地方的時候了。」張新井做出一個待續的結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