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堪比921 驚魂過後台灣人的必修學分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8-02-09

瀏覽數 16,300+

堪比921 驚魂過後台灣人的必修學分
 

花蓮被台北人喻為後山的最後一塊淨土,擁有好山好水好風景,但當地人還會加上「好無聊」三個字,真實描寫出花蓮資源貧乏的現況,但多數人卻樂天知命,從小就倘佯在寬闊的花東縱谷中,與大自然為伍。

由於花蓮地處地震好發地帶,不時的小震小搖幾乎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多數當地人也有點習以為常。

就在大地震發生前的2月5日,通訊軟體到處流傳一張「地震那些大小事」的圖片:2級地震時,花蓮人的反應是繼續看電視、有嗎?但北部人已感覺到地震。當震度到達3至4級時,花蓮人才想:是不是有地震?嗯,有點晃;此時的北部人已嚇壞了。等到5至6級時,花蓮人才感覺到:哦,地震!有大哦;北部人早就驚慌失措高喊地震啊!

多數花蓮人看完這則簡訊,都會心一笑:描述的非常貼切。

堪比921 驚魂過後台灣人的必修學分_img_1

圖/2月6日花蓮大地震前幾天,網路上流傳的圖片;取自網路)

確實,花蓮人對地震並不陌生,但2月6日這一次卻超乎大家的經驗值。一位43歲、土生土長的花蓮人阿忠(化名)說,因為花蓮常地震,所以我對地震較無感,也沒有什麼警覺性,2月5日深夜11點58分,發生5.0規模地震,我跟家人還是繼續睡覺,不會特別驚慌。

但是,2月6日深夜這一震就不同了。阿忠回憶說,當時剛好要上床就寢,突然感到一陣搖晃,就像當初到台北出差時,遇上的921大地震一樣,震動時間長達30秒,我趕緊摸黑找手電筒,帶著太太從三樓跑到二樓跟兩個孩子一起逃到屋外,當時因為停電一片漆黑,但樓下已有許多奪門而出的鄰居們。

事後他才發現,從一樓到三樓,所有未固定物品全掉落一地,連離地面僅10公分、在電視櫃上的擺設都無一倖免,「就像打保齡球一樣全倒,」阿忠說,我還不是住在最嚴重的震央區。

阿忠的朋友阿城也是土生土長花蓮人。前幾天,他因家裡裝修,帶孩子到中部旅遊。2月6日深夜,客廳的防盜監視器突然傳來手機警訊,打開即時畫面一看,他嚇壞了。錄影畫面從23:50:50開始劇烈搖晃、屋內物品不斷往下掉落。「如果不是因為裝修,事先已整理固定好一些物品,災情會更慘重,」阿城鬆口氣說。

從事媒體業的他跟阿忠一樣,從小到大對地震都很淡定。他甚至開玩笑說,過去花蓮發生地震時,電視台記者都跑到飯店去拍攝倉皇失措的外地遊客,在地人卻感覺只是小震小搖。

堪比921 驚魂過後台灣人的必修學分_img_2

(圖/阿城家中因地震物品散落一地)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不過,經歷這次大地震後,兩人再也不敢輕忽大自然的反撲力道了,「我們想都沒有想到會發生這麼嚴重的地震,」阿忠說,感覺就像1999年在台北遇上的921大地震一樣恐怖,我也開始要求家人要有抗震自保常識。

首先,得準備緊急避難包,放置家中及工作場所隨手可拿之處,至少每半年檢查更新一次。備足三天所需物品,包括飲用水、乾糧食物,如有嬰兒要預備幼兒食品等,還有禦寒保暖衣物以及雨衣、睡袋,衡量在能力背負範圍內,可一併攜帶。 最好也擺放包含身份證、健保卡、存摺的影本以及少許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無法準備這麼多,阿忠建議,「一定要準備水,不吃東西沒關係,但一定要有水維持生命,爭取存活機會」,所以從現在開始他都在床邊、房間擺上幾瓶礦泉水。

阿忠的太太也趕緊上網搜尋各種抗震保命資訊,教導孩子自保方法。「以後也會經常叮嚀孩子這些基本常識,才不會驚慌失措,」他說。

堪比921 驚魂過後台灣人的必修學分_img_3

(圖/天災的不可預測性,在災害發生後更讓人擁有憂患意識,落實平時的防災準備,期待能防範於未然)

他建議最好事先知道家中、學校、工作場所有哪些最佳避難處,迅速移動至堅固的桌子底下、牆角或不會移動的大型物品旁,然後確實做到「趴下、掩護、穩住」的抗震保命三步驟。

假設發生地震時,人剛好在戶外,應立即找到躲避位置,小心玻璃、招牌、冷氣、樹木、路燈和電線等掉落物,然後保持蹲低姿勢,保護頭頸部直到地震停止。

如果適逢在開車,又處於市區道路或周圍沒有寬闊處可臨時躲避時,應打開雙閃燈,慢慢減速往路邊靠,停車時應觀察周圍情況並在車中等待,直到地震停止後再行駛。

堪比921 驚魂過後台灣人的必修學分_img_4

(圖/行車時若遇到地震,應注意路況緩慢減速停靠路邊較安全處,待地震暫告一段落再行駛)

地震過後,要察看周圍的人是否受傷,必要時予以急救。檢查家中水、電、瓦斯管線有無受損,如發現瓦斯管破損,輕輕打開門、窗後,立即離開並打電話給相關單位,逃難時請使用樓梯。

花蓮的救災暫告一段落,地方也全力協助災民的生活起居及各種善後事宜,民眾正常上班上課,阿忠與阿城也開始忙於事業,但兩位好友互道平安之餘,也再次提醒警自己一定要修好「抗震保命」這門學分。

不只花蓮人,這也是生長在台灣的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一堂課。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