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米不務正業 靠賣牙刷、電鍋翻身的致勝心法

2018年最重要的IPO 市值為鴻海四倍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8-02-05

瀏覽數 18,700+

小米不務正業 靠賣牙刷、電鍋翻身的致勝心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最近這幾天,中國手機品牌小米的捷報頻傳,在印度的市佔率成功擠下三星,成為第一大品牌。根據市研機構Canalys在去年第四季的調查顯示,印度一共賣出3000萬支手機,小米就賣了820萬支,市佔率27%。

外界也在關注小米今年可望IPO上市,市值將從三年前的450億美元,飆升至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等同代工一哥鴻海目前市值的四倍,堪稱本年度最重要的IPO案。

別以為小米能夠如此吸金,是靠賣手機。其實,投資人最看好的,是小米在這幾年來,賣起了電鍋、電動牙刷、淨水器、體重機、掃地機器人等產品。

小米不務正業 靠賣牙刷、電鍋翻身的致勝心法_img_1

(圖/小米近年靠著智慧家電商品,讓投資人看好)

2016年,小米曾跌入谷底,被中國華為、OPPO等品牌超車,當時華為靠著萊卡鏡頭,OPPO則與小米策略對做,積極與電信業者和實體通路合作,加上後進者都砸下大筆行銷預算請明星代言,無疑都大幅削弱小米主打高性價比的優勢。

小米不務正業 靠賣牙刷、電鍋翻身的致勝心法_img_2

(圖/華為等品牌急起直追,搶佔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提供)

尤其,過去小米太過偏重行銷,不重研發,對供應鏈依賴過大,導致2016年發表小米5後,因晶片供應商高通嚴重缺貨,讓消費者買不到手機,撐起小米的飢餓行銷反而成了毒藥,導致小米5少賣了至少600萬支,拱手讓出市場給對手。

小米不務正業 靠賣牙刷、電鍋翻身的致勝心法_img_3

知識與美味同行,遠見請客西堤

(圖/小米一度搞不定供應鏈問題,讓原本擅長飢餓行銷的成功套路,一度成為毒藥)

也因此在低迷的時刻,外界對小米的多角化策略形同霧裡看花,更時時唱衰,手機已賣不好了,還不務正業賣起家電產品。

但這條「歪路」,現在看起來,反而是一條愈走愈平愈寬的大路。

才短短兩年,小米除手機收益外,上述各種家電產品,還有物聯網產品,加總的營收,一年之內就替小米賺進200億人民幣(約1000億台幣),讓小米成功打造新的成長曲線。

其實,早就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決定搶進智慧家電領域。簡單地說,小米生態鏈,是由小米擔任孵化器角色,尋找全球合適的公司進行投資,至今共孵化77家公司,其中,有30家已發布產品,4家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金,比如「智米」生產小米空氣清淨機、「紫米」生產行動電源、「華米」生產體重機等,而這些產品都能透過手機進行操作與數值監控,目前為止,啟用的物聯網產品,就達8000多萬台。

小米不務正業 靠賣牙刷、電鍋翻身的致勝心法_img_4

(圖/小米在2013年搶進智慧家電領域,打造「小米生態鏈」)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小米創辦人雷軍眼光看得很遠,2016年,就對外喊出要把小米打造成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確實,這個計畫隨著小米近期從線上銷售,大力轉往實體店面後,現在的小米之家,連行李箱、毛巾、牙刷都賣,裝潢風格雖然像蘋果專賣店,但也參雜無印良品的風格。

小米生態鏈已然成形,透過這些智慧家電在手機上的整合,等同形成聯網大軍,進一步帶動小米手機銷售,除在印度搶下龍頭寶座,國際市研機構IDC發布最新報告,2017年第四季,小米賣出2810萬支手機,擠下OPPO,全球排名第四。可見小米已成功轉骨,不再是過去靠著行銷與噱頭飛上天的品牌。

小米不務正業 靠賣牙刷、電鍋翻身的致勝心法_img_5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