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暗器失去慣性
說到慣性定律,我們不妨來看看金庸與溫瑞安的不同。
金庸塑造的武俠世界基本上都遵守慣性定律,而溫瑞安塑造的武俠世界卻能讓慣性定律突然失效。您如果不信,請翻開《四大名捕會京師》的第一章:
歐玉蝶大喝一聲,雙手一展,十二種暗器飛射而出。
這一手「滿天花雨」,打得有如天羅地網,無情插翼難飛。
無情沒有飛。
就在歐玉蝶的十二種暗器將射未射的剎那間,無情的玉笛裡打出一點寒光。
這一點寒光是適才歐玉蝶打出來三道寒光之一,「颼」的釘在歐玉蝶的雙眉之間的「印堂穴」。
歐玉蝶所打出去的十二道暗器,立時失了勁道,紛紛失落。
採花大盜歐玉蝶向無情打出十二種暗器,無情只用一根後發先至的銀針,當場取了他的性命。人們打暗器的力道有大有小,故此暗器的速度有快有慢。無情的暗器後發先至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歐玉蝶已經打出的暗器,怎麼會因為他的生命消失而突然跌落呢?因為慣性定律在這裡失效了。
同樣還是《四大名捕會京師》第一章,四大名捕的老三追命也見到了慣性定律失效的奇景:
「嗖嗖」二聲,兩枚鐵球又急飛而出。
追命人在半空,忽然踢出兩腳。
難道他想用血肉之軀來擋勢不可當的鐵球?
不是。
他這兩腿及時而準確地把繫在球上的鐵鍊踢斷,於是球都無力地落了下來。
二人用拴在鍊子上的鐵球飛擊追命,追命用他的一雙神腿踢斷了鐵鍊,本來正飛向他的那兩顆鐵球立馬改變運動方向,從直飛變成下落,慣性定律又一次失效。
其實慣性定律永遠不可能失效。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早就說過,力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笛卡兒(René Descartes)也說過,除非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否則將永遠保持靜止或運動狀態。牛頓(Isaac Newton)用實驗和邏輯驗證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慣性定義:一切物體總會保持等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其上的力使其改變這種狀態。
射向無情的十二種暗器已經射出,它們的運動狀態只受兩種力影響,一是地球對它們的引力,二是空氣對它們的阻力。如果沒有這兩種力,暗器將一直保持發射時的初速度,在空中以直線軌道飛行,直到打在無情身上。現在有了這兩種力,暗器會以拋物線的軌跡飛行,而且速度愈來愈小。但是由於它們的初始位置距離無情很近,拋物線的軌跡並不明顯,速度的減緩也不會很大,最終仍會打在無情身上,只不過造成的傷害略小一些罷了。
同樣道理,射向追命的兩顆鐵球也會受到地心引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在空中以接近拋物線的軌跡擊中追命,並不會因為追命踢斷鐵鍊而降低速度、失去殺傷力。慣性大小取決於物體質量,慣性力的大小取決於物體質量及其運動速度。鐵球的質量比普通暗器大得多,所以追命受到的傷害也將比無情大得多。按照常理,他會被鐵球砸碎腦袋,或擊穿胸膛,即使他踢斷鐵鍊,依然難逃一死。
溫瑞安讓慣性定律失效,可能是受了亞里斯多德的影響。眾所周知,亞里斯多德尚未認識到慣性的存在,他相信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消失了,物體就不動了。假如現實世界真的如此,那麼一輛中途熄火的汽車會馬上停下,完全不用踩剎車,因為推動汽車行進的動力已經消失;一支剛剛射出的袖箭會馬上落地,根本射不到任何人身上,因為推動袖箭飛行的腕力已經消失;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將永遠無法射門,除非將球黏在自己的腳上,讓球和自己一起衝進球門;不管多麼恐怖的壞蛋用槍指著你的腦袋,都不用害怕,因為子彈射出槍膛的那一剎那,火藥的推力消失了,子彈將立即掉落在地。
慣性定律不可能失效,它在任何一個世界裡都會發生作用,哪怕我們跑到銀河外星系,也逃不出慣性的束縛。有時候我們應該感謝它(例如踢足球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應該恐懼它(例如緊急剎車的時候),但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它,它都永遠存在。
本文節錄自:《誰說不能從武俠學物理?》一書,李開周著,時報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