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以為,餃子(Gyoza)和拉麵(Ramen)是日本人發明、豆腐(Tofu)是韓國人發明的、連孔夫子都是韓國人……。華人聽了很不服氣,可規矩偏偏就是這樣:誰先大聲把招牌做大——「這個是我發明的!」「那個是我家首創的!」就會被不知情者記錄下來,繼而當真。華人再怎麼抗議說:「等等,那是我們先做的耶……」也百口莫辯了。
德國人也不開心,因為丹麥人Meik Wiking 寫了一本《Hygge》(發音:海格)的書,在英國、美國大大賣作。據說最近英文裡也引進這個新字“hygge”,《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稱2016 年為「海格之年」(Year of hygge)。「海格」(hygge)這個新字後來居上地,藐視英文裡早就存在的同義字“cozy”,大搖大擺地成為新貴。「海格」意指「丹麥風格的舒適、溫馨、充滿鄉村情調」,英美人士認為「海格」是歐式的快樂與舒適精靈。德國人卻說,這個「海格」根本就是德文裡“Gemütlichkeit”,怎麼是丹麥風格?明明就是德式風格,是丹麥人跟我們日耳曼人學的啦。
“Gemütlichkeit”發音「葛蜜特利希凱」,比「海格」發音難多了,名字叫不響亮,就難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這也是為什麼日文發音的“Gyoza”,對老外而言總是比中文的“jiǎo zi”(餃子)好記,也無怪乎人家叫得順口,就咬定餃子的故鄉是日本了。「葛蜜特利希凱」(Gemütlichkeit)就是德式風格的溫馨、舒適、柔軟、鄉村悠閒、適合依偎擁抱、深情款款的情調,壁爐裡有嗶嗶剝剝跳躍的火焰,爐子上有咕嚕咕嚕慢燉的紅酒小牛肉,手裡握著一杯冒煙的熱可可,熱氣煨紅了臉蛋兒,腳上著有粗毛線織成的厚襪子。偷偷說,在「葛蜜特利希凱」的氣氛裡,男生總是希望女生在棉質寬鬆的家居服裡面,其實穿了性感的蕾絲內衣,內衣裡包裹的是絲絨般的柔細肌膚……
如果是全家老少都在的場合(咳咳),那麼,就是玩桌遊、彈鋼琴、讀童話或傳說故事書的時光。
很多人遊歐洲,都認為德國不就是尖端科技、一級跑車、無速限高速公路、肥滋滋的豬腳罷了?有什麼好玩的。他們以為,要去有美食、講時尚、注重浪漫情調的南歐才有意思。沒錯,這些東西來到德國乍看之下似乎都不太找得到。德國人自路德教派的薰陶以來,穿著和住屋都以實用、低調和直線條為主軸;二次大戰後德國古老的市容盡被轟炸殆盡,城市裡多是戰後新造的屋舍,要來德國尋找老舊建築實在令人失望。南歐的情調,在希臘的星空下、義大利的廣場上、法國的露天咖啡座上……盡入眼簾,唯有德國的「葛蜜特利希凱」,不易被輕易看到,非得進入他們的文化家庭生活才能體會。
為了追求「葛蜜特利希凱」,德國人特別注重安靜的生活。從獵人時代開始,就喜歡全家一塊兒kuschelig(與“Cozy”同義)地依偎在一起,不說話,只凝視壁爐裡跳躍的火焰,或者,一面啜飲啤酒,一面被牆壁上的鹿頭、熊頭標本無聲地凝視——回想那些你死我活的奮戰與撲獵,只要回到「葛蜜特利希凱」的懷裡,就只剩雲淡風輕。疲憊地路過月色下小屋,瞥見窗櫺裡有個女孩的倩影,貝多芬絕不會像義大利的羅密歐或西班牙情聖唐璜,在屋外南歐式地大聲朗誦情詩,而是鼓漲了滿腔情愫地,回到自己的「葛蜜特利希凱」裡,譜下靜謐的「月光曲」。
德式「葛蜜特利希凱」裡的靈魂人物,自然是任勞任怨又無盡溫柔的母親。德國女人崇尚自然,強悍、勞碌又質樸,其來有自。最近我看了一篇訪問72 歲的法國女性主義學者Elisabeth Badinter 的文章,她說法國女人不管是否生過孩子,她的首要任務,是做個「有魅力的女人」,其次,才是做母親。她把孩子交給保姆帶,光鮮亮麗地陪丈夫出席所有的應酬趴踢,不但防止丈夫拈花惹草,更以增進女性的優雅風格為職志。據說,這原本只是十八世紀法國貴族婦女的風尚,延至今日就是無分貴賤法國女人的行徑和信仰。啊……這下我懂了,德國女人就算長得好看,也刻意把自己裝扮地耐磨且實用,不會搔首弄姿、不愛打情罵俏,實在不能跟法國女人比優雅、跟南歐女人比風情萬種,原來她們的完美典型,不在踩著高跟鞋的婀娜身軀裡,不在揣著名牌包的外在身價上,她們致力的,是「葛蜜特利希凱」的氛圍。出了這個氛圍,她就要駕馭舒適、安穩的德式轎車,奔馳在無速限的高速公路上,為張羅她的「葛蜜特利希凱」理想繼續打拚。
不管是德國的「葛蜜特利希凱」還是丹麥的「海格」,過多了這種日子——寧靜,不嚼舌根,欠時尚美食的,整日對著壁爐彈月光曲,或聽著潮汐數花瓣,或點滿了精油蠟燭沐浴、喝香料燒酒……久了就怕會變得很無聊。丹麥哲學家齊克果曾說,「無聊是一切罪惡念頭的起始」,德國心理學雜誌卻告訴我,「無聊是創意的起源」。孰是孰非?也許都對,我喜歡「葛蜜特利希凱」(Gemütlichkeit),只因為它跟華人在意的面子、門楣無關,跟身分收入、國族主義也扯不上邊,純粹地只愛默默無聞、只愛找到脈搏的平靜和呼吸的規律,愛旅行完、辛苦完回到這個無聊的小天地裡,什麼都不想,跟自己,或跟另一個值得的人,依偎就好。
天寒地凍的時候,在「葛蜜特利希凱」裡依偎很容易,夏天一熱起來,滅了壁爐火焰、吹了蠟燭、毛線厚襪子脫掉,空調轟隆轟隆地作響、吹冷電風,「葛蜜特利希凱」就完蛋了。所以,你想要尋找道地的德國情調——葛蜜特利希凱,還是趁黑壓壓、冷颼颼的冬天來體會吧!
我廚房的一個角落,食譜書、飲食雜誌、做法筆記……收藏櫃
前陣子才丟掉一大堆舊的,還是剩下將近兩百本、三種語言、世界各國的菜色盡收藏在我的森林廚房……
本文節錄自:《我的森林廚房:莊祖欣無國界料理冒險指南》一書,莊祖欣著,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