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開工那天,宏碁主管齊聚施家拜拜。施振榮的母親施陳秀蓮信奉觀世音菩薩與地母,「要學習觀世音的慈悲心和地母的包容力。」點起一束馨香,打從娘胎就開始茹素的施陳秀蓮分析箇中因由。
施振榮對於宗教,「也沒有信,也沒有不信,媽媽要我拜拜我就拜,只要她高興就好。」但在母親虔心禮佛之後二十餘年,他採行了與佛理若合符節的人性本善與授權經營哲學。
年逾七旬,施陳秀蓮對修佛頗能賦予新意。她說,宗教和科學的道理相同,宗教修心,就如磁場原理,會產生同類相吸、物以類聚的效果。
很難想像施陳秀蓮只有小學學歷。
施振榮三歲喪父,孤兒寡母在大家族中處境艱難。家族在他七歲那年分家,母子倆分得四分之一個小店面,和兩副舊碗盤,施陳秀蓮雖然相信「願做牛,不怕無犁可拖」,但沒做過生意的她,一時之間也不知做什麼營生。
對門第一銀行的行員見狀,主動要批發愛國獎券給她,鄰居也鼓勵她:「如果賣不完,我們全包了。」後來,她又開始賣鴨蛋。有存貨沒賣完,她就上街兜售(雖然初時不免面紅耳赤),在街坊鄰居捧場光顧下,從來不曾留貨底。
好天要存雨時糧
問施陳秀蓮何以能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她歸因於閱讀章回小說,例如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從中學習可取之處「大家族那款精神壓力,不讀書會得神經(病)!」施陳秀蓮笑著說。
她向來認為身體健康就是天堂,生病就是地獄,只要不生病,工作到死也無所謂。以前,她連大年初一都照常營業。她唯一一次出國,是一九九0年施振榮獲頒馬來西亞督拿爵位時,她一起前往。
直到今天,施陳秀蓮每天拎著菜籃去買菜;為的是鍛鍊臂力,她怪兒子給她電子計算機,反而讓她心算能力退化。
在獨力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辛苦過程中,每當遭遇困境時,施陳秀蓮總是說那是「佛祖在考試」,遇「魔」才能修得更高的道;而如今施振榮的座右銘是,突破瓶頸才能創造價值。
施陳秀蓮採用啟發式教育,整理花木時,如果兒子剛好在跟前,她就告訴他,枝葉長蟲了,修剪一下春天就會再發新枝材。季節變換,不是天天都是好光景,所以,「好天要存雨時糧」。而在施振榮身上,也常可見到這種溝通方式,以及「時時預防危機」的邏輯。
十幾年前,鹿港龍山寺進行翻建工程,住在附近的施陳秀蓮眼見工程延誤,神像被隨意擺在地上,卸去屋頂的一級古蹟遭風吹雨淋,多次拜託民意代表協助卻沒有結果,乾脆一通電話打進彰化縣長辦公室。兩小時後,建設科人員親自前來,她早已備妥監督工程進度行動方案。再加上她日日從家裡帶去點心慰勞工人,工程終於如期完成。
葉紫華談起婆婆解決問題的精神和能力,下了這樣的註解:「她如果是男生,一定是個優秀的企業家。」
施陳秀蓮很喜歡憨山大師的「空費徒然歌」,其中一段是:「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閑;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施振榮則如此詮釋他的經營理念:「我對學習所得的「知」,一旦明瞭就堅信不移,並貫徹到決策之中,我認為如果不能堅持與力行所知,就等於不知。」
也許,宏碁文化早在宏碁成立之前,就已經有若干根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