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有一位台灣企業家像施振榮這般,同時頂戴著諸多來自國際的絢麗光環。
短短六個月,他獲得四項國際媒體所頒發的「國際企業總裁」獎項;而在「遠東經濟評論」一九九五年亞洲企業評價報告中,宏碁更首度取代台塑成為台灣的「領導性企業」。
不過是四年前,施振榮才因宏碁的虧損與連年成長停滯,向董事會提辭呈,還在股東會遭到難堪冷言:「換王永慶來當董事長!」但就在一個多月前,一向視人標準極高的王永慶,在媒體上讚許宏碁「表現不錯」。
這段過程中,許多陷入危機的企業紛紛退出產業舞台,唯獨宏碁「打斷手骨顛倒勇」,還將在今年躍升為全球第五大個人電腦品牌,施振榮也一枝獨秀地成為第二代創業家的代表。
研發工程師創新企業
於是,外界對施振榮的評語,從「好大喜功」、「好高驚遠」變成「謀略家」、「築夢者」。在企管學界的個案研究中,宏碁的反敗為勝,是因為「速食店模式」的策略奏效,以及「結合地緣(管理、股權當地化)」的國際化布局建功。
其實,施振榮就是施振榮,他從裡到外一直是個研發工程師,只是,創新的對象從電子產品變成企業。
二十一年前,任職榮泰電子的施振榮開發出一種電子錶,但因為必須按鈕才能顯示時間,這產品便走入死胡同。事隔一年,他將失敗的電子錶嵌進筆中,開啟電子錶筆的流行時代。
九年前,施振榮領導宏碁,開台灣自有品牌大舉進軍國際市場的先聲,海外事業的連年虧損,卻幾乎撼動台灣根基。然後,他讓海外行銷據點搖身成為組裝基地,就近供應市場新鮮電腦,開創電腦業「速食店模式」的風潮。
工程師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本質,讓施振榮擁有認輸的自覺與自我改造的行動力。
五年前,當宏碁陷入虧損,被迫執行勸退資深人員計畫時,施振榮和同仁溝通,為自己「沒有未雨綢繆預先調整策略」致歉;在購併美國高圖斯公司行動失利後,他對媒體公開承認:「錢太多,患了大頭症。」
「身為領導人,能當著部屬面前認錯,真的很勇敢。」常挑戰施振榮看法的明碁電腦總經理李焜耀認為。
由於真心自省,當同仁指責:「我們辛辛苦苦在台灣賺來的錢,為什麼要拿到國外去輸掉?」施振榮以苦思對策代替內部消音,在強大的壓力下,激發出全球性合夥策略,大幅降低海外投資與管理風險,宏碁終得以脫困而出。
回顧這段歷程,施振榮沒有回敬過去外界落井下石的批評,只是平淡地回歸基本的處事原則:「對於過去種下的因,導致今天的果,我也許不能認同,卻必須認了,但不能認了的是末來。如果不對過去認栽,卻對未來認命,就會覺得往前走很困難;唯有認清過去失敗的背景,往前看才會有解答。」
錯誤興學費堆砌的階梯
身為企業領導人二十年,施振榮色彩貧乏地一如他鍾情的飲料--白開水,沒有英雄式、顛覆不合理結構的動作和語言。當許多企業主住在安裝鋼板的豪華宅邸,警衛森嚴的辦公室得刷卡才能進出,而領導年營業額一千五百億企業集團的施振榮,卻安於簡樸的辦公室,家裡沒有佣人,日常以散步來運動,從不忘以使用過的紙張背面來書寫。
而低層次物質享受背後的成長驅動力,卻是開發一個兼具國家尊嚴與人類使命的理想。直到今日,施振榮在宏碁新人訓練時,仍不忘闡釋十幾年來不斷重提的宏碁遠景:「所謂龍夢成真,是中國人要在國際上揚眉吐氣,也是中國人要對世界做更大的貢獻。」
在施振榮通往目標的地圖裡沒有捷徑,而是錯誤與學費砌成的階梯。曾經,宏碁因為侵犯IBM的著作權,付出鉅額賠償,因而使他們潛心智慧財產權的開發,並擁有台灣科技界最多的專利;曾經,宏碁因為引進空降部隊失利,然後,他們成為台灣世代交替最迅速、平順的企業集團。
於是失敗在施振榮的帳本裡,是資產而不是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