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學習・熱愛・執著 遠見同仁的生命力

總編輯的話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1991-06-15

瀏覽數 10,950+

學習・熱愛・執著 遠見同仁的生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1 / 7月號雜誌 第061期遠見雜誌

生物學家說,菩提原生熱帶雨林,經過億年修鍊,才成完美的葉尖,只為了排水方便。

大自然中,生命力的追尋,原是非常單純;生命力的完成,卻要耗時經年的堅持和毅力。

若問生命力是什麼?答案可能有千百種。

有人說它是一種信仰。就像沈從文鼓勵學藝術的學生,總是強調:光靠興趣是不夠的,「必須當成信仰」,才能深入心底,持續恆長。

有人把生命力當成信心的源泉。

民國五十年代,胡適之先生給大學畢業生的防身三味藥之一,就是「信心湯」。

他說,我們生存在這個年頭,看見的、聽到的,住往都使我們悲觀失望;如果沒有信心,我們真要發狂自殺了。

也有人把生命力看成一種堅持。

林懷民「擦肩而過」一文中就描述,是那些不知名姓的臉孔,是那些計程車司機、八十歲老太太、小店老闆娘……,他們的自信與生命力,讓他堅持十數年的舞蹈歲月。

挑戰無極限,學習無極限 

要問一個記者的生命力是什麼?「學習、熱愛與執著」恐怕是較確切的答案。

二十年前,第一次踏進「綜合月刊」創辦人張任飛老師的辦公室,他問的第一句話是:「你看不看TIME雜誌?」

一句簡單的問話,背後代表的卻是:一流的品質、國際觀、要做就做最好的專業標準。 在那個年代,張先生就拿國際第一流的雜誌做為標的,讓我們一批年輕人鎖定這個標的,不停前衝。不僅在那個時代,即使現在看來,他是真正的有遠見。

這些年來,追尋的理想雖尚遙遠,一路走來也相當辛苦,但都也帶來最大的熱愛動力--學習機會。

要做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就像要當好醫師或好律師一樣,要追求一種專業工作者的精神。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這種精神,就是永無止境地在知識中鑽研、在工作中驗證。只有學識與實務的互撞,才能不斷提升和突破,增長專業能力與判斷能力。

要做一名好記者,它的挑戰就在這種「無極限」,它的魅力也在學習的「無極限」。

追求「無極限」。當然要付出代價。

走過遠見雜誌艱苦的五年--艱苦在於社會上資訊太豐富,媒體的競爭激烈;在於雜誌不同於其他媒體,它的企畫性特別強,要用功,要有創新;在於它和其他產品不一樣,是「腦力密集的手工業」,每一期都是一個新產品,都牽涉到研發、生產和行銷。

辛苦後的豐盛午餐 


編輯們在每寫一篇文章前,要先自問「讀者為什麼要看?」這代表了如何使文章寫得更有新意、更有見解、更深人、更有影響力。

文編、執編和美編接下第二棒,要在最短時間,用最大的才能,把文章和圖片編排得最好。這個工作的負責人符芝瑛常常說:「想到出書,心都緊縮起來。」 業務部的行銷同仁、廣告同仁都為每期雜誌付出心力,因為他們深知「廣告與發行是雜誌的兩大血脈」。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代價付了,午餐是豐盛的。

學習使得人豐盛起來。因為任何一個新的嘗試是學習;解決一個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更是學習;甚至摔了一較,也教我們學習反省「錯在那裡?」

走過遠見雜誌初創的五年,工作伙伴們觀察到台灣、大陸和世界的變化與脈動。

我們也留下了一些湛慰的足跡:

第一個訪問到蔣經國總統;

是第一個全面觀察中國大陸,製作「大陸專輯」的媒體;

是第一組實地訪問以色列的中國記者,製作「以色列國家專輯」;

是第一個深人訪問蘇聯,製作口蘇聯國家專輯」的雜誌。

學習與實踐、熱愛與執著,就是遠見這群年輕工作者,雖常受日夜顛倒、心力交瘁之苦,都樂此不疲、全力以赴的生命力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