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書法的英文稱為calligraphy,源自希臘文καλλιγραφία而來,這個單字又可分為兩部分:字首calli 是美麗的意思,字尾graphy 則有書寫、文字之意,兩者組合起來便是美麗的文字。因此,calligraphy 並不完全指稱用寫的文字,包含繪畫出來的美麗文字都可稱為calligraphy。
為了區別東方毛筆書法和伊斯蘭書法等不同地域的書寫藝術,我們將 Calligraphy 稱為英文書法或西洋書法;又因英文書法源自於歐洲,也有歐文書法之稱。
目前於網路社群或不少地方也有看到花體字這個稱呼,在此暫不使用此名稱,因為目前對這個名稱的定義尚不是非常明確,本書將以字體原有的名稱來稱呼;像是中文書法中也有相對的楷書、行書、隸書和草書等字體名稱。
在英文中還有一個與 Calligraphy 相似的名詞:Penmanship,比較是指經過訓練且較有品質、有特定字體的書寫領域。
銅版雕刻手寫體(E.S.)與近代發展
E.S.體
在工業革命之後,書寫的工具從傳統的羽毛筆逐漸改為可以大量製造的金屬筆尖,可以更精準控制書寫線條。19世紀,美國書法家將原來比較是連續書寫的英文圓體筆畫拆解,將每一個字母用多個筆畫拼湊出來,模擬銅版印刷前雕刻的感覺而成為了銅版雕刻手寫體(Engrosser's Script 或稱 Engraver's Script,簡稱E.S.)。這種字體相較於早期的英文圓體更加追求精確的筆畫、空間與比例,不再像一般比較有速度的書寫,而是以較慢的速度,有如在紙上雕刻的感覺。
關於「銅版雕刻手寫體」此翻譯名詞,在中文裡目前似乎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翻譯。原文Engraver's Script 的Engraver 也有「雕刻師」的意思,所以筆者刻意將「雕刻」放入翻譯中,取其「如雕刻般的手寫字體」或「雕刻師的手寫字體」之意;又因其來自於銅版雕刻,所以也加入翻譯的基礎,而稱之為「銅版雕刻手寫體」。但為了方便稱呼,本書還是將其簡稱為「E.S. 體」,此字體也是本書所介紹的主軸。
19 世紀初, 美國書法家普萊特‧ 羅傑斯‧ 史賓賽﹙ Platt Rogers Spencer ﹚發展了屬於他自己的字體,後來被稱為史賓賽體(Spencerian Script),在19 世紀中至20 世紀初在美國廣為流行,是一個完全屬於美國的字體。這種字體在小寫部分去除了大部分粗筆畫,大寫也變得更加流線形並有較多裝飾線條,且書寫速度較快。爾後還發展出更加華麗的裝飾書法(Ornamental Penmanship),還有將史賓賽體簡化成沒有粗筆畫且更追求快速書寫的商業書體(Business Script,首圖),而一般大眾所認知的英文草寫就是由商業書體演變而來。
史賓賽體
現今還流行的一種現代書法(Modern Calligraphy),雖然其基本樣式大致上仍依循著英文圓體的樣貌有著粗細筆畫之分,但比較沒有明確的規則可循,是一種較有個人風格的書寫文字。
現代書法
本文節錄自:《新手學英文書法的第一堂課:Engrosser’s Script》一書,幾不(Jibu Le Design)著,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