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泰集團林堉璘家族,向來被視為台灣檯面下的真首富,高齡81歲的林堉璘怎麼交棒、傳承,而其設立的公益信託基金,除了做公益,還有什麼企業傳承的高明之處?
「我代家父宣布,林堉璘基金會將在年底頒發台灣最佳貢獻獎,獎金3000萬元……。」
9月7日,被視為台灣「真首富」的宏泰集團林堉璘家族,為旗下設立的「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以及「堉璘台灣奉獻獎」召開記者會。其中大房三子、宏泰企業機構執行常董的林鴻南,儼然以家族新共主的姿態,上台替父親——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宣布了這項訊息。
據了解,目前林堉璘因病住院,但高齡81歲的他仍念茲在茲,要將畢生所得回饋給社會,即便自己不克前來,仍交辦林鴻南向社會各界宣布。
然而,在這看似稀鬆平常的記者會,卻引起各界關注。
首先,依照今年3月份《富比士》雜誌公布2017年全球富豪排名,林堉璘就以55億美元(台幣1650億元),位居台灣第三大首富,財力僅次於鴻海郭台銘的75億美元和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的62億美元。
但林堉璘光在台北市就坐擁2萬坪左右的土地,且許多資產未重估,身家顯然被低估。在素有台灣地王的信義計畫區,林家就擁有1.1萬多坪土地。
這個真首富從2015年第三季起,悄悄地進行資產分配。林堉璘先將個人名下高達65億元的資產託付「公益信託」;緊接著,2016年第四季繼續加碼約230億元。
截至目前為止,總計有294.19億元資產,交付「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
包含信義區精華地、名下股票
據了解,信託的資產包括名下燙金土地,如信義計畫區A14(ATT 4 Fun)、A16和A17(威秀影城)、A19(NEO 19)等四大精華地,起家厝——宏泰總部「宏泰世界」「宏泰世紀」兩棟大樓,以及林堉璘名下上市櫃公司股票,也全數交付公益信託,每年相關資產和股息收益,預估達12億~15億元。
據信託公會統計,光「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就占台灣全部公益信託總金額四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公益信託。
大家族對一般市井小民來說,原本就充滿著神祕色彩,而這場記者會,不但家族三房的眾子女,以及姻親們幾乎全數出席,自是搶盡了現場的鎂光燈。
但,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位學者就不諱言:「表面上,宏泰林家這一系列的布局,好像只是在做公益,卻可以看出林堉璘在進行家族和企業傳承的高明和深算!」
不只是公益 資產信託別有益處
就像所有被接班議題掐住發展命脈的企業一樣,家大業大的宏泰林家,有資產、權力配置的課題得面對。再加上林堉璘娶了三個太太,共有五男四女,除了兒子們都各有千秋外,女婿們諸如群益證券董事長陳田文、展悅建設董事長許東隆也都表現搶眼。
因此,該選誰接班?接班後又能否按捺得出家族中各個鋒芒畢露的其他繼承者們?而開枝散葉的林家,會不會因為代代相承後,股權逐一稀釋而「被淡出」?都考驗著傳承智慧。
顯然,這些難題並沒有成為宏泰林家的「緊箍咒」。
先以「公益信託」來看,「20年前,他頭一次說出心中藍圖,想把財產捐出去,」林鴻南表示,林堉璘向來有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想法,他曾對子女說:「自己去賺,卡有成就感啦!」
誠如台灣產業界公認的「企業傳承學」教父,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與會計學院聯席教授范博宏所言:「企業最該傳承的在於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等『核心價值』『無形資產』。」
因此,林堉璘將財產捐贈至公益信託基金,無異就是希望企業理念永續。
但許多人好奇,財產都捐了,子孫怎麼辦?據說,林堉璘私下向友人表示,即使他將上千億元土地和上市櫃股票捐出,尚有其他資產和非上市櫃資產留給子女,足夠子孫衣食無憂。
另外,公益信託除了做公益,由於股份信託,子女無法出售,因此確保了林家股權集中,不會因分家而崩解。
其次,家族企業都會將公益信託行使股東權的人,可設計規劃由歷代家族成員擔任,讓家族對於旗下企業的掌控度更大,因而永保林家對於旗下各企業的決策權。
最重要的是,公益信託有折抵遺贈稅、所得稅的好處,因為捐出的資產將不計入遺產總額,也是高資產人士做為遺產規畫的工具之一。
不過,對此宏泰卻指出,捐贈的標的並不會出售,所以沒有抵稅的效益,跟遺贈稅更沒有關係。
宏泰集團旗下的公開發行公司,包括宏泰人壽、群益證券、安泰銀行與宏盛建設,其中宏泰人壽是群益證券與宏盛建設最大股東,上述企業的前十大股東,多數係林堉璘家族投資公司,例如宏佳投資、寶座投資等,投資公司間又彼此交叉投資,形成一個綿密的控股架構。
換言之,在林堉璘細膩布局下,表面上捐出去做公益的資產和企業股權,其實牢牢地握在林家人手中。
巧妙布局 預防未來家族權鬥
至於未來誰來當家?據了解,林堉璘自創業以來,就十分敬重專業經理人,也立下了幾家上市櫃公司由專業經理人主政,家族成員不參與經營的「內規」。
林堉璘好似鎖定林鴻南接棒,因此家業中最重要的兩個兵權——宏泰企業機構執行常董,以及公益信託諮詢委員會執行長,都指給了林鴻南。
宏泰企業機構並非一家公司,而是集團的最高指揮中心,可視為一個虛擬的控股機構,主導宏泰旗下各企業和控股公司的權股運作。由於林堉璘手中的股權和土地都置於公益信託,而該信託其實設有諮詢委員會,來決定基金的運作。
在《遠見》力邀下,向來低調的林鴻南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分享宏泰集團公益信託的概念和運作方式,他更不吝談到企業傳承後,家族成員未來的角色:
成立公益基金 有三大考量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父親在兩年前就陸續將手上的資產捐出至公益信託,爸爸為何這麼做?
林鴻南答(以下簡稱答):我父親成立公益基金主要有三大面向。
一、取之於社會,回饋予社會。
他從年輕時,就常說他的財富是老天爺保佑以及社會賜給他的,所以他飲水要思源,要回饋。在他53歲那年就交代我,將來他的財富都要捐出去。
直到2015年,他80歲那年,他果然實踐了27年前的承諾,成立了「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希望能運用公益基金,透過教育培育人才,回饋國家社會。
二、讓家族成員透過參與公益,學到父親當初的創業精神及理念,也就是你們所說的「無形資產」「企業核心價值」的傳承。
我爸爸為人處世向來強調「勤奮、誠信、思源」「思考有前瞻性、正直無私、熱忱及徹底」,其實「公益基金」所培育的人才,以及「堉璘台灣奉獻獎」的得主,也都得符合這樣的標準。
我們家族內的成員,在執行跟參與公益基金的運作時,自然會被潛移默化,久而久之,這種精神就會世代延續。
三、落實企業永續經營,傳承企業文化。
目前公益信託持股的公司,都由專業經理人在管理。家父是希望透過公益信託來穩定經營權,如此一來,優秀的專業經理人就能夠專心落實公司治理,為所有股東打拚。
在西方,一些歷史悠久的公司就是有類似的機制,雖然,這些公司未必是規模最大,但卻能基業長青,有的甚至延續了100~200年,都沒有經營權之爭,也能安全度過危機。
另外,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既然要回饋社會,就得要有足夠資源,我們希望能藉由專業經理人好好操盤,讓企業獲利穩定,做為公益基金的運作基底。
問:貴基金會頒發「堉璘台灣奉獻獎」獎金高達3000萬,為什麼獎金這麼高?
答: 我們鼓勵跟支持那些「默默耕耘、致力於解決台灣社會問題,推動台灣社會進步、對台灣社會有傑出和特殊奉獻的人」。
目的除了是鼓勵得獎者,更希望他可以把這筆獎金投入到其致力的領域,繼續做得更好,3000萬是希望能夠讓得獎者至少可以有一段時間不必擔心經費來源。
問:企業傳承是企業面臨的課題,而你父親對於宏泰的第二代子女,是怎麼安排跟分工的?
答:在我父親想法裏,宏泰要傳給下一代的包括「企業文化」、「企業監督權」和「企業治理」的傳承。而在其中,二代都各有扮演的角色。
傳承企業文化、監督權及治理
首先在企業文化傳承方面,我們會在公益信託裡,組成一個諮詢委員會,由家族成員和外部賢達擔任,諮詢委員會成員藉由推動公益和遴選「台灣奉獻獎」得主,持續地遵循及實踐創辦人當初的經營理念,等於把企業文化傳承下去。
至於企業監督權的傳承,這是由宏泰企業機構執行,這是一個組織,集結了集團各控股公司的成員,等於將集團的股東匯集於此,而針對各事業體進行「公司治理」及「經營管理」的監督。而目前由我擔任宏泰企業機構的執行董事。
在企業治理方面,則交由專業經理人操盤。
原則上,宏泰集團旗下的事業,全權由專業經理人依公司治理經營管理,家族成員不參與經營管理。但家族成員若因個人專業及能力符合該公司所需,則可以專業經理人角色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