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產,但面對高薪誘惑與優渥福利,科技人才出走台灣已是不爭的事實,政府與企業該如何應對?
人才是企業的資產,竹科的高階人才不僅大陸廠商要,歐美科技公司也在挖。
「我在台積電工作第五個月,一通電話打來,要挖我到美商高通,從事微機電顯示元件故障分析工作,」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副教授陳燦耀回憶,自己在2013年底擔任電晶體磊晶與熱處理製程研發工程師時的挖角經驗。
陳燦耀的專長是奈米材料分析,是科技界爭搶的高階人才,台積電是他進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當時他有意轉到研究機構,心中雖然根本不打算去,而且明知自己是新人,仍開價年薪400萬元,想要嚇跑對方。豈料高通不放棄,兩個月內,不停打電話、傳簡訊,展現誠意。
當陳燦耀獲研究機構錄用,旋即辭去台積電工作,後來卻發現不符志趣,選擇去了高通,加薪二至三成。但進高通不到兩個月,他的電話又響了。這次是蘋果挖角。接著,三星也來了。
這三家國際大廠都是透過獵人頭公司找上陳燦耀。原來他的博士班學長在蘋果上海分公司,獵人頭公司從這位學長輾轉得知他的聯絡方式與學經歷,因此,將他視為目標人選。
疑內神通外鬼 人事資料外流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另一名在竹科面板廠的工程師身上。「我畢業上班第一天,還是新人,就有大陸面板公司打電話來挖我!」這位擁有交大工程博士學位的工程師,不解大陸公司怎麼找到自己,「而且電話還直接打到辦公室分機」,他猜測是公司人事資料外流,「可能是內神通外鬼!」
這位博士工程師在面板廠任職數年期間,正好是大陸積極發展面板業的時候,至少遇到三次大陸廠商挖角,最高開出三倍高薪,但考量諸多因素,他選擇留在台灣。
過去幾年來,大陸、歐美、新加坡廠商,紛紛大動作挖角竹科人,更使得台灣的高科技人才庫,捉襟見肘。
其實各國廠商要挖角,名單取得一點都不難。只要詢問供應鏈上中下游廠商、查詢相關論文,就能找到人選,加上通訊軟體發達,直接在線上聯繫談條件,或是飛來台灣,約在竹科附近的飯店見面晤談,低調又隱密。
人脈是主要的挖角管道,一個介紹一個,讓竹科廠商防不勝防。尤其同文同種的大陸廠商,挖角更是積極。
從主管下手 常出現集體跳槽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就說,大陸廠商先從竹科主管下手,就有機會挖走整個團隊。被挖角者會再繼續找熟識者,共組團隊,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因而會出現「抓一把人走」的集體跳槽現象。
「你來了,和我共事,我們就像過去一樣合作,你不必管大陸人,薪水兩倍,還送你一年12張機票,你來不來?」一位知悉大陸公司挖角內情的人士分析。
為了尋找高階人才,全球科技廠商透過自身人脈外,也尋求獵人頭公司協助。據說,光是上海,就有上千家獵人頭公司,幫大陸廠商向全世界找人,竹科人只是目標之一。
其實,只要在竹科工作的研發工程師都知道,竹科附近也有跨國獵人頭公司,天天盯著他們,在適當時機詢問跳槽其他廠商的意願。好人才會面臨一再有不同單位挖角的情況。
瑞士商藝珂人事顧問公司,於1997年在新竹市光復路成立,資深經理梁家榮說,他們原本以竹科派遣人力為主業務,後來因應廠商需求,開始介紹中高階人才,目前委託案件約占七成業務量,經理職缺最多,其餘三成則是工程師職缺。
不遠的新竹市公道五路上,則有經緯智庫,這是日商獵人頭保聖那管理顧問的子公司,在竹科一帶從事獵人頭事業已經快20年。
這裡距離竹科約5分鐘車程、高鐵車站10分鐘、台元科技園區15分鐘、竹南科學園區不到半小時,五星級飯店也在附近,約人面談,具有地利優勢。
走進其中,可以看到獵人頭公司特有的獨立面談室。經緯智庫目前有17位顧問,光是新竹分公司就有四位,每個都在科技業工作至少15年,藉由累積的豐沛人脈,協助高科技業找到合適人才。
研發、業務、生產、品保最缺
例如,經緯智庫副總經理賴遠烽在半導體界工作20多年。他表示,經緯智庫在1998年設立新竹據點,就是以半導體人才為對象。其中,研發、業務行銷、生產製造、品保等類的人才最缺。
近來全球景氣復甦,竹科廠商委託案件跟著增加,經緯智庫每個月接到40、50件徵才案,一年約有500、600件,媒合成功率在一成五至兩成,職缺涵蓋經理到副總經理等管理人才。
「連我們自己也缺顧問!」經緯智庫執行副總經理林知明說。顧問愈多,人脈就愈廣,愈能夠順利幫廠商快速找到人才。
2003年也在桃園市設立分公司、發展竹科業務的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葉朝蒂就坦承,由於人才愈來愈缺,幫竹科找人的難度愈來愈高,除了台成清交人才庫,已經逼得他們要從海外下手。
從挖角趨勢看來,人才荒不是這一兩年的事,只是問題一直未解決,以致於愈來愈嚴重,需要各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