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捨才有得,有時捨棄了花苞,才能造就碩大的果實。
前往烏松崙賞梅的這天,原本期待看到藍天白梅盛開的美景,卻遇見濃霧微雨的天氣。「其實梅子最喜歡這樣的天氣,容易授粉、著果。沒有這樣的天氣,梅子的收成一定不好!」醞釀蟄伏的陰雨才看見生命的堅韌厚度,跟隨老五民宿主人盧振旭的步伐上山,一開始就上了一課。
龍眼林福利協會總幹事廖振益也說,龍眼開花後,看到密密麻麻的花穗,要捨得疏除,「有捨才有得,這時捨棄了花苞,就能造就碩大的果實。」南投的在地人是心生活實踐者,連栽種話題都像人生箴言,豐厚了旅行的深度。
龍眼林園區烘龍眼 護石虎
台灣各地常見的「農業園區」、「休閒農場」,在南投,多了情感的溫度。中寮鄉龍眼林休閒農業園區,每年八、九月龍眼季來臨時,旅人可體驗以傳統磚灶製作龍眼乾的古法「翻焙」過程。不同於現代電灶烘焙,選用龍眼或荔枝木柴燒,二十四小時烘上四天三夜,為避免燒焦,必須時時手動大力翻動灶上龍眼,使其平均受熱,讓柴香滲入龍眼肉中,撥開殼來才會燻香撲鼻。熾熱的夏季忍受著烘灶的高溫,揮汗體驗之餘,感受農友們的辛勞。
園區中香蕉、柳橙、肉桂、薑黃等作物也不在少數,在藥用植物的培育上亦有不錯的成績。然而,傳統產業雖有了活化的曙光,仍抵擋不了人口外移的趨勢。「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但近年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願意『移民』到龍眼林,和我們一起熱愛這塊土地。」
一畝田加工坊的理事長陳長宏,就是舉家自花蓮移民到南投的好例子。他與在地有機農友合作,開發安心無添加的「百分橙液」、研發天然草本飲品;並利用台灣原生種土肉桂與傳統製香工藝匠師手作品製作「本草薰香」,都逐漸成為園區裡的新亮點。
同時,由於苗栗、台中和南投三地,是台灣現存唯一的本土貓科動物「石虎」的主要分布範圍,南投就集中在中寮、集集一帶。因此,為強化「友善環境」目標,園區裡認同石虎保育理念的農民集結成立「石虎家族」,改變耕種方式,避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與捕獸夾,以免造成石虎間接中毒或死亡。農友們為目前僅存不到千隻的台灣石虎保留生存空間,也希望吸引更多青年認同「與自然共存」的理念返鄉耕作,讓消費者能吃到各種通過綠色保育標章的農產品。
凝聚情感 為愛付出
與土地共存的理念,使農村再生看見生機,連繫人情與凝聚共識,更是農村精神不可欠缺的部分。九二一地震後,重創中寮鄉居民生計,卻也喚起社區居民生命共同體的意識。龍眼林社區協會因而成立,開啟社區老人的照顧服務。
協會總幹事廖振益提著便當,穿梭在大街小巷裡,將便當逐一分送給獨居的老人家。「地震後年輕人外出打拚,留下上了年紀的長輩呆坐家中,那時我還只是個村長,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開始推動獨老送餐服務,這一做就近二十年。」
幾乎天天騎機車飆一百二十公里為獨老送上兩餐,還設立課後安親班照顧弱勢家庭孩子,每月開銷至少六十萬元,即使年年虧損,廖振益仍充滿熱忱,因為:「愈做愈割捨不下。」
槑園區打工換宿 體驗友善耕種
守護在地的故事,也在水里鄉上安村的槑休閒產業園區上演。這裡是水里鄉最南端的社區,同樣經歷過九二一地震重創,加上二〇〇一年的桃芝颱風,更給了上安村重重一擊。
然而,居民並不放棄,風災過後,在農委會的輔導下,進行一連串的社區重建與農業轉型,規劃賞梅、採梅、梅筆DIY 等特色遊程,讓上安村重現活力。其中,有一群農夫,致力在這群山環繞的小村落裡,推動友善耕種,甚至吸引許多外國朋友,不遠千里選擇在這裡打工換宿。
從事羊奶事業的盧振星,是村內最早從事有機耕種的農夫,二〇〇四年開始種植有機檸檬,十餘年過去了,即使經歷作物欠收的困境,他仍堅持選擇對大地友善的耕種方式。園區內「老五民宿」的主人盧振旭,則是堅持只選用在地有機食材做民宿餐點,其中自己手作的饅頭好吃到應住客要求開了一間「冒煙的饅頭店」。他們家的饅頭以老麵加上陽光的洗禮,讓饅頭慢慢發酵,再以柴火慢燒,催熟出
顆顆充滿嚼勁的饅頭。盧振旭還在自家土地上種起無毒蔬果,做為民宿供餐食材,也讓遊客體驗腳踏泥土、親手摘菜的樂趣,他與妻子攜手經營,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志工前來打工換宿。
搖籃計畫 原鄉落地生根
盧振旭更在家鄉推動「搖籃計畫」,提供空間或相關資源的協助,希望讓青年回歸農村,找回心中的原鄉。木作設計師阿煒就是一例。
阿煒在饅頭店裡擁有一間個人工作室,朝著特色木製家具家飾設計、製作、銷售的角度經營,讓民宿的客人也能把他的創意帶回家。
「我的『搖籃計畫』,就是希望吸引一些人回來,不管是友善環境的農夫、藝文創作或退休歸隱的人士等,打造透過共享資源,推動在地就業的生活方式。」阿煒的成功,鼓舞了盧振旭繼續堅持。
走一趟南投農村,是一次學習捨得的課程。是繁華與純樸的捨得,環境與經濟的捨得,也是付出與獲得的捨得。懂得捨得,並專注自己的選擇,才能在生活中不斷前進。
農村五大主題遊
南投共有13 座休閒農業區,因地域、人文、物產而各有特色,可分為5 大主題遊覽。
生態趣
│桃米、龍眼林、大林休閒農業區
「桃米休閒農業區」可體驗務農又兼具生態知識教育的豐富行程;「龍眼林休閒農業區」有鴨腱藤、血藤等珍貴藤類植物,近年來在藥用植物的培育上不遺餘力。「大林休閒農業區」有咖啡、香菇、蘭花等在地特產。
鐵馬遊
│集集、福龜、糯米橋休閒農業區
「集集休閒農業區」綠色隧道很知名,樸拙的集集車站是必訪景點;「福龜休閒農業區」的有水圳步道與自行車道,九九峰美景心曠神怡;「糯米橋休閒農業區」有15 公里長自行車道,以鐵馬代步感受客家村景致。
攝影迷
│大雁、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日月潭頭社盆地休閒農業區」裡的絲瓜大道、金針花、活盆地、阿嬤洗衣場,是難得的奇景;「大雁休閒農業區」的金龍山雲海琉璃光極美。
逛竹鄉
│小半天、富州休閒農業區
「小半天休閒農業區」為竹之鄉,是全台孟宗竹冬筍最大產區;「富州休閒農業區」以竹藝品聞名全台。
懷舊情
│槑、 車埕、自強愛國休閒農業區
「車埕休閒農業區」集結日式風情與伐木文化;「槑休閒農業區」產茶、梅,還是南投的水果之鄉;「自強愛國休閒農業區」是全台最熱門的賞梅風景區,賞梅採梅不做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