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率領執政聯盟於22日的眾議院大選贏得「超級多數」,但法新社說,安倍雖然贏得選舉,卻並未贏得民心。
(圖/日相安倍晉三誓言採取反制措施對付北韓)
日本共同社22日投票當天在投票所外進行的出口民調顯示,51%的選民表示不信任安倍,僅44%表示信任,顯見安倍今年的徇私醜聞仍縈繞不去。朝日新聞的一項民調結果也顯示,47%受訪者表示渴望見到日本由安倍以外的新人執政。
民調還顯示,民眾對安倍的民族主義意識以及推動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仍抱持懷疑態度。選前NHK的一項民調結果指出,民眾對安倍的修憲計畫看法紛歧,32%的受訪者表示支持,21%反對,另有39%無法確定。
此外,此次眾議院大選的比例代表得票率,也暴露自民黨實際支持率不像拿到的席次那麼驚人。在選民只能圈選政黨的比例代表選舉中,自民黨得票率為33%,立憲民主黨和希望之黨分別為19%和17%,也就是最大和第二大在野黨的合計票數超過自民黨,說明支持兩大反對黨的選民實際上多於自民黨。
日本媒體幾乎一致指出,安倍雖勝,原因其實是反對勢力無法統一陣線、分裂嚴重,並非他的政策深得民心。
美國智庫特尼奧情報顧問公司的日本政治專家哈里斯指出,這次選舉證實安倍與日本人民之間的矛盾關係,民眾雖欣賞他的部分作為,但「並不愛他」。 哈里斯還說,從反對勢力的分裂觀察, 可能十年後,日本才會出現具備執政能力的有效反對黨。
安倍上月出人意表宣布解散國會提前舉行大選,批評家即認為是「投機操作」,當時反對勢力虛弱,而他又相繼發生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事件醜聞,試圖利用提前大選扭轉注意力。
「朝日新聞」報導:「安倍招牌不復以往強大。跡象顯示選民尋求改變現狀,無奈安倍是唯一像樣的選擇。」報導還說:「在民主制度中贏得選舉,不代表贏家取得全權授權;若是安倍認為人民滿意政府過去五年的施政,他就是過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