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反向思考使他發現胃潰瘍真相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0-27

瀏覽數 9,200+

反向思考使他發現胃潰瘍真相
 

一九七九年六月,羅賓.沃倫發現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沃倫在澳洲西部的皇家伯斯醫院(the Royal Perth Hospital)擔任病理學專家,他發現一位病人的胃部切面中有個腰豆形狀的組織。沃倫覺得看起來很像細菌,但又覺得不可能。所有科學界的人都知道,細菌不可能存在胃裡,沃倫也是這麼想。胃裡面有胃酸,細菌在那種環境下根本無法存活。

沃倫困惑地把切片拿給同事看。很多人一開始都說沒看到細菌。直到沃倫拿出高倍數放大影像,他們才承認那看起來的確像細菌,但都認為沒什麼好擔心的,可能只是標本被汙染。畢竟如果胃裡真的長了細菌,「為什麼以前沒有人提過?」他的同事這樣表示。但沃倫為人謹慎,沒辦法像同事那樣不放在心上。

他展開調查,發現其他病人的胃切片裡也有細菌,於是越來越肯定這不是特例。病人的胃裡真的有細菌生存。在新來的胃腸學家巴瑞.馬歇爾(Barry Marshall)幫助下,沃倫拿到更多樣本,展開進一步調查。很快地,又出現另一個驚人的新發現。幾乎所有胃裡有細菌(後來定名為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都有胃潰瘍。

當時普遍認為潰瘍是由胃酸引起,標準治療方法是以藥物阻擋胃製造胃酸。但如果沃倫與馬歇爾的發現沒有錯,潰瘍就不是胃酸所造成,而是受到幽門螺旋桿菌的影響。

沃倫和馬歇爾把研究結果寄給了全球最權威的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卻受到強烈反彈。許多人批評他們的結論荒謬無理,畢竟大家都知道,細菌不可能存活在胃裡。但著名的細菌科學會議主席馬丁.史格羅(Martin Skirrow),在自己實驗室重複了兩人的實驗後,《刺胳針》編輯群終於同意刊登這篇有爭議性的研究報告。不消多久,連原本批評最嚴厲的人士,也承認沃倫與馬歇爾是對的。

幾年內,「潰瘍是幽門螺旋桿菌所致」變成了主流知識(少數案例中,使用阿斯匹靈與伊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消炎藥也會導致潰瘍)。一旦有此共識,採用抗生素殺光細菌的新療法馬上誕生。此項發現為羅賓.沃倫與巴瑞.馬歇爾贏得了二○○四年的諾貝爾獎。

沃倫與馬歇爾更傑出的地方,在於過去百年來,許多科學家都看過這些微小的有機體,但直到沃倫提出想法前,他們都視而不見,無法接受原來過去看到的這些有機體就是細菌。其中包括達拉斯的一群科學家,他們早在三十年前就有機會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卻沒能做到。一九七○年代中期,一群科學家研究胃酸分泌現象。研究期間,超過一半的志願受測者不知為何,胃部紛紛出現問題。研究團隊強烈懷疑有「感染媒介」。他們做了一連串測試,給病患驗血、驗胃液,卻還是找不出原因。直到多年後,沃倫和馬歇爾公布研究結果,這個團隊重新檢視自己的實驗,發現當年很多受測者的胃部切片內都有幽門螺旋桿菌。證據一直在那裡,他們卻白白錯過。怎麼會這樣?無疑是受到主流想法的影響,認為胃腸絕對不會有細菌,所以尋找感染媒介時,就落入偏誤陷阱中,專找病毒、不找細菌。其中一位科學家華特.彼得森(Walter Peterson)曾說,沒能找出幽門螺旋桿菌,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錯誤。

人類自古就容易忽略或拋棄與時代主流思考相反的事證。這種例子在科學史上層出不窮。湯瑪斯.孔恩(Thomas 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提到,主流科學家與同儕所見略同,故往往抗拒新理論。科學進步的唯一途徑,就是透過革新,引發典範轉移,這需要有人願意以不同觀點檢視事證、考量反向的可能。

所以沃倫為什麼能發動革新?他為什麼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也許這裡更好的問法是:如果扒開羅賓.沃倫的大腦,他的大腦究竟在關鍵時刻,比其他科學家多了什麼?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在沃倫發現胃切片裡有疑似細菌的有機體時,我們應該能在他的大腦中,發現反省式推理的痕跡。他寫到自己第一次發現胃中細菌時:「我坐下來苦思了一遍又一遍。」剛遇到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他腦中的認知小氣鬼一定勸他裝作沒發現,畢竟他的同事全都這麼做。但他沒有,他積極看待這個新事證,反覆提問與思考。看著顯微鏡裡的條狀組織,他願意坦然面對自己的困惑感,並視為重要的訊號。那天他在日誌中寫道:「我不確定這不尋常的發現是否重要,但應值得進一步調查病患的飲食習慣、腸胃功能與微生物狀況。」

他一定也很想合理化這個發現。幸好他沒有,真是全人類的一大福音。

反向思考使他發現胃潰瘍真相_img_1

本文節錄自:《接受說服的勇氣》一書,艾爾.彼坦帕里(Al Pittampalli)著,簡萓靚譯,寶鼎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Ahmed Saffu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