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心靈、自我與意志

張 復
user

張 復

1995-10-15

瀏覽數 16,100+

心靈、自我與意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5 / 11月號雜誌 第113期遠見雜誌

日常經驗告訴我們,人的心靈有一個主宰,也就是一般通稱的自我。這個主宰決定了心靈去看什麼、聽什麼、想什麼或做什麼。但是自我究竟「安裝」在人腦裡的什麼地方?這一直是令科學家們傷腦筋的一個問題。

神經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當我們去聽、去想或去做,我們所使用的腦的部分並不全然相同。人腦裡並沒有任何一個部位能夠完全接納所有的資訊。每一個部位只負責吸收並處理其中一部份的資訊。

那麼人腦究竟如何運作呢?一個適當的比喻是,人腦好似一個公司,這公司裡有許多業務員。每一個業務員只參與適合其專長的工作。因此,當人從事不同性質的工作時,其腦部便會有不同組合的業務員來參與作業。

這個理論可以說明腦部傷患的一些現象。比如說,不同位置的腦部傷患會導致不同功能的喪失。通常一個部位的傷患並不會導致某種能力的全然喪失,而只會導致某種能力的某一個面相的喪失。比如說,腦病人通常不會失去全部的語言能力,而只會失去聆聽的能力、發音的能力、使用文法的能力、或語言聯想的能力。

同樣的,從近年來所發展的放射掃瞄技術來觀察腦部的活動,科學家也發現到,當人在從事不同的活動時,會有不同的腦部位來參與工作。比如說,當人在閱覽可朗誦卻無意義的文字時,有一些特定的腦部位會參與工作;但是當人在閱覽無法朗讀的假文字時,又有另一些(但並非全然不同的)特定的腦部位會參與工作。

如果不同的工作是由不同組合的腦業務員來完成的話,那麼心靈的主宰-自我-跑到那裡去了呢?難道自我只是許多業務員裡面的一個業務員嗎?對於後面的問題,科學家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們認為,既然腦部裡沒有一個業務員能夠吸收以及處理所有的資訊,那麼就沒有一個業務員能夠扮演具有主宰性的角色。就像一個大公司(如美國的IBM,或AT&T)一樣,腦部裡沒有一個業務員能夠掌握所有的資訊,或操縱全盤的作業。事實上,大公司裡的眾多業務是因應市場與內部的需求而自發性地產生出來的,沒有一個人(即使是公司的總裁)能夠自始自終地推動、監控與管理所有的業務。這個特色似乎與科學家所想像的腦的特色相同。

意志掌控行為

那麼,難道人腦裡沒有自我嗎?難道我們日常所感覺到的那個自我只是一個幻像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有賴於我們重新去思考:日常所謂的自我究竟是什麼東西?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首先,當我們說一個人有自我,我們的意思是,這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然而意識是怎麼產生出來的?有些科學家認為,意識是存在於人的記憶裡。換言之,我們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事,是因為我們記得自己做了什麼事。

上述看法的間接證據是,我們意識的內容常常會受到回憶過程的影響。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從銀幕上看到一閃即逝的畫面,那麼這個人在述說自己看到了什麼的時候,常常會受到一些後來出現的因素的影響。換言之,一個人覺得自己看到了什麼,往往與他回想到自己看到了什麼區分不開來。

然而,我們不但有意識,而且感覺到我們有自主的意識。也就是說,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某些行為是受到意志所掌控的。

科學家怎麼解釋自主的意識呢?

其實當我們感覺到意志在運作時,我們常常是處在某種心理衝突的狀態。比如說,當我們感覺到自己不能再賴床時,我們其實面臨到兩個目標的衝突;一個是短期的目標,它期望我們繼續休息;另一個是長期目標,它期望我們趕快起床,以免因遲到而遭到訓示。由於目標的衝突,我們的腦子裡出現了兩派人馬(業務員)。一派主張繼續休息,一派主張立刻起床。這兩派人馬各自發動盟友以壯聲勢。如果主張休息的一派獲勝了,我們便感覺到意志式微了。如果主張起床的一派贏了,我們便感到意志伸張了。

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主張起床的那一派是在伸張我們的意志呢?因為,這一派業務員所做的種種活動都是事後可以追憶的。換言之,當我們在伸張意志時,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在做些什麼。而且,若我們面臨的阻力越大,我們掙扎的活動的時間便越長,這些活動也就越容易被意識到。

當然,以上的種種說法都還只是科學家的假說。然而這些講法揭開了自我與意志的神秘面紗,讓它們不再顯得有如靈魂附體那麼不自然。在這些假說下,人的心靈像一個複雜但有效率的機構,那裡面雖然沒有總攬大權的獨裁者,其業務卻進行得井井有條。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副研究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