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砌磚或蓋教堂? 談如何提升工作動能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9-27

瀏覽數 26,450+

砌磚或蓋教堂? 談如何提升工作動能
 

階梯效應

砌磚工人的寓言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砌磚工人」的故事?

這是在說明階梯效應的心理學故事,即便是從事相同的工作,只要背後的目的層次不同,工作的動能也會截然不同。

如果是擔任管理職的人,或許已在管理學的進修課程中學過並已實際運用。

大致的內容如下:

有位旅人路過某個村莊的建築工地,剛好看到有四名工人在砌磚,但有工人看起來一臉無聊,也有工人看起來很開心。旅人感到好奇,便一一詢問那些工人:「你在做什麼呢?」

工人A回答:「看就知道啦,在砌磚啊!」

工人B回答:「我正在築牆。」

工人C回答:「我們正在建造教堂。」

工人D回答:「我們正在建造能撫慰人心的空間。」

四個人雖然一樣在砌磚,但看待這件工作的方式卻不一樣。

工人A看待這項工作的方式只停留在「砌磚」這種任務層次。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工人B看待這項工作的方式則是「築牆」的課題層次。

工人C則是以業務目的「建造教堂」來看待這項工作。

工人D則以「建造能療癒人心的空間」,也就是建造教會的目來看待這項工作。

旅人眼中一臉無聊的工人當然就是工人A。

他因為不知道目的,所以只覺得自己是被要求去做這件事。

看起來很開心的砌磚工人應該是C跟D。

因為他們能看到目的或目標,並將時間用來實現它,所以能提升動能。

若把階梯原始的意義延伸用來解釋工作的話,了解每個工作上層的意義,就好像順著階梯往上爬一樣,隨著視點的提升,你所擁有的工作動能也會跟著提升。

雖是這是一種領導的能力,但就算不經由領導者的授予,我們也可以主動擁有這樣的觀點。

請記住,填寫筆記並不是一項任務,而是為了提升自我價值,釐清目的與目標的工作。
砌磚或蓋教堂? 談如何提升工作動能_img_1

砌磚或蓋教堂? 談如何提升工作動能_img_2

本文節錄自:《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一書,岡村拓朗著,楊鈺儀譯,時報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Hayden Mills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