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信參股泰國LHFG 新南向鐵三角成形

海外布局改弦易轍 不設獨資分行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7-08-30

瀏覽數 10,900+

中信參股泰國LHFG 新南向鐵三角成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7 / 9月號雜誌 台灣文創西進 築夢1000個小鎮

8月4日,曼谷街頭豔陽高照。台灣民營金控中信金與泰國LH Financial(簡稱LHFG金融集團)正舉辦慶祝酒會,在泰國央行行長、泰國財政部長親自出席祝賀下,正式成為泰國排名第12大銀行LH Bank的大股東。

房地產起家的LHFG早期以房貸業務為主,約占總營收八成,後來已逐步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

這一天之後,中信銀將在LH銀行現有133間據點,陸續設立台灣辦事處(Taiwanese desk),搶進台商與在泰日商的貿易融資商機。這使中信銀成為繼兆豐銀行後,第二家可以在泰國做生意的台資銀行。

東南亞分行數直逼國內

翻開中信金的東南亞地圖,耕耘超過20年的菲律賓與印尼,已各有26間分行與12間分行;如今插旗泰國,完成三點連線的金融鐵三角布局。

加計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緬甸等,中信金在東南亞的勢力,一下子從9個國家、47個據點,快速增加至180個營業點,直追國銀在東南亞的202家總據點數。

根據金管會的新南向金融支援政策,關鍵績效指標為「每年核准本國銀行申請於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增設據點數三家。」為維持金融秩序,金管會政策偏向「慢慢來」;另一方面,東協各國除新加坡外,對外資銀行入場機制幾乎均設限,如越南、柬埔寨等,申設據點一等好幾年,塞車相當嚴重。

既然如此,為何中信銀還能快速擴張?

關鍵點就在,中信銀海外布局策略改弦易轍。從原先獨資設立子行、分行,或100%收購的態度,轉為參股當地銀行。與LHFG金融集團結盟,就是中信銀第一次參股方式切入東協。

2015年雙方開始交涉,隔年簽訂股份認購備忘錄。中信銀以166億泰銖,買下35.6%股權,與原始股東LHG並列最大股東,預計明年董事會改選,席次將從9席增加到11席,而中信也會由現有3席提升至5席。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每個國家監理政策與金融發展階段皆不相同,我們會因地制宜,」中信銀副董事長利明献在慶祝酒會後強調,未來擴展海外,不排除任何形式跟策略。

中信海外布局策略大轉彎,主要著眼於據點考量。以泰國為例,泰國政府對外資金融業並未全面開放,外銀要在泰國設點,資本額需從200億泰銖起跳、最多也只能設立20家子行。

例如已在泰國深耕數十年,一直到2005年才獲准改制為子銀行的兆豐銀,多年下來僅設了5間分行;據點不多,導致客戶範圍一直受限為台商。

世越銀34據點 促獲利加倍

中信銀總經理吳一揆不諱言,參股LHFG金融集團,對方有通路,中信銀有技術,雙方合作,可以充分互補。

第一階段將以服務5000家台商企業為主,並帶進貿易融資、財富管理的服務與技術端等;第二階段則鎖定1萬多家日商企業,擴大企業融資觸角。

改變前進東南亞的策略,讓中信銀後發先至,在東南亞中心點泰國站穩位置。未來,在泰台商往北拓展緬甸、寮國;往東切入越南、柬埔寨;或南向馬來西亞,中信銀都能就近提供服務。

分行據點數多的第二個好處是提升獲利速度。以今年上半年國銀海外獲利情況來看,越南以14億元奪下東南亞獲利王,除了當地經濟發展熱絡外,其中國泰世華與越南工商銀行合資成立的世越銀行,在當地據點多達34間,是促進獲利加倍的重要原因。

而中信銀參股的LH Bank,不僅據點有133處,本身獲利不錯,預計中信銀今年泰國投資依比例能入帳3.5億泰銖,比長期經營泰國的兆豐銀行賺得還多。

「能賺錢最重要,不一定每筆投資都要掛中信招牌。」吳一揆為中信銀海外投資策略轉向做了最直接的註解。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