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基隆、高雄兩大郵輪母港,政府已投入10億改善基隆港的通關大樓、入出境大廳、立體廊道跟碼頭工程,預計2018年8月將獲初步改善,2019年全部竣工後,郵輪旅客可像搭飛機一樣舒適便利,郵輪可同時進出關。
現在基隆港可接待70萬人次旅客(不含掛靠),將來東碼頭可停靠一大(10幾萬噸)一中(7萬多噸)的郵輪,西碼頭可停靠一艘巨無霸(22萬噸級數)郵輪,總計可接待105萬人次。
軟體部分,東碼頭將結合當地特色、歷史與廟口文化,開發成文創園區;西碼頭則以日治時期、基隆嶼、水產等意象為設計主軸,藉此吸引未參加套裝行程的船上旅客,就近到基隆遊玩。
高雄港硬體部分,新港埠旅運中心預計2019年底完成,可同時停靠兩艘大郵輪,接待量將從12萬人次增至40萬人次;軟體部分,中央已編列27億經費,打造長3公里、串連蓮池潭與左營舊城的新園區,將融入廟宇文化,重現清朝時期的舊城區景致,再搭配輕軌捷運,吸引旅客到此一遊。
加緊改善軟硬體外,政府如能在不影響國家安全下,開放更多東協國家免簽,將提升外國人來台意願。
觀光局與港務公司將聯合行銷,鎖定鄰近台灣且國際旅客較多的國家如泰國及新加坡,以多母港操作方式吸引歐美旅客用Fly Cruise到台灣旅遊,並與亞洲各港口合作,共同擴大郵輪產業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