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們都有過輝煌的市場成就,是同業中的常勝軍,金字招牌閃閃發亮。
七十歲的黑松,是台灣最老字號的飲料公司,生產台灣第一瓶沙士飲料、引進第一套自動化汽水製造機……,黑松歷史幾乎是台灣飲料業發展史的縮影。
成立十年的台灣可口可樂公司,把過去供在台美軍飲用的可口可樂「平民化」,曾勇奪碳酸飲料冠軍,更塑造青年時尚象徵之一,與牛仔褲並列美國文化入侵台灣的兩大奇兵。有五十年歷史的小美食品,推出台灣第一支有品牌冰棒、首度引進機器生產,很多二十五歲以上的人至今都還會哼上幾句「小美冰淇淋,小美冰淇淋,營養豐富味道好……」的廣告歌詞。
但市場競爭從不因歷史久長而稍有留情,即使老牌企業也因開始在商場浪潮中落陷,而亟欲思變以力挽狂瀾。
向來領先的碳酸飲料,在茶飲料等新興飲料的攻勢下,銷售值像溜滑梯般直直跌落,迫使碳酸飲料大廠黑松開始轉向多角化經營;台灣可口可樂也在賠本數年後,轉手賣給香港太古集團,並成立綜合飲料廠;原先獨領風騷的小美食品,因經營者突然去世而幾近停擺,直到今年易主後,才展開重回市場的絕地反攻。
對這些老字號企業來說,牽一髮足以動全身,付出的心血不下於當初進入市場的衝鋒陷陣;為了不讓昔日的金光變成發展的陰影,他們的腳步走得更是謹慎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