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好玩的地方,就在於五花八門、瞬息萬變。但在這隨時都可能產生變化的世界裡,孩子會面臨種種考驗,他們做了哪些準備?他們擁有足夠的力量嗎?他們能夠保持冷靜與智慧嗎……
在少子化影響下,家長對於小寶貝有時會太過寵溺,而孩子日子過得太安逸,漸漸就容易失去應變力與急智能力。老師希望孩子不要成為一點壓力都不能承受的「草莓族」,不要變成遇到事情就驚慌失措的「慌張一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找機會讓孩子練習急難時的自保方式,小至走失迷路、或是在大眾運輸工具上遇到緊急狀況,甚或是獨自漂流到荒島的「非常狀況」,老師都有一套訓練孩子的方式。
相較於其他孩子,我們的孩子外出的機會多很多。許多家長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過馬路、搭公車等,在老師的經驗法則裡,走入社會體驗生活是必要的,孩子集體行動時難免嬉鬧,但都可以定下規矩讓他們遵守,但不要因為過度擔憂安全問題,就讓孩子足不出戶。
老師曾依照足球規範,擬定出了「黃紅牌法案」,除了外出基本安全守則外(迅速集合、尊重環境保持安靜、不碰觸物品、維護團隊秩序等),任何破壞秩序的事情都會被舉黃牌警告,兩張黃牌警告後便舉紅牌出局。出局採用「暫停活動,留在反省區十至三十分鐘」的方式,並且視情況嚴重性取消下回外出活動的權利。如果團隊累積出現了三張黃牌,則隔日所有活動改為社區勞動回饋(到社區撿垃圾、為孤兒院孩童做街頭募款、清理使用場地等等)。
老師希望孩子們體認到:利用這種型態的罰則,達到讓他們為自己犯規的行為付出代價之外,同時也能為環境或是弱勢團體做出貢獻,藉機對孩子們做機會教育。
培養迷路抗體─訓練認圖認路能力
現代的孩子許多都是家長接送上下課,有些甚至到國三了還沒有獨自搭公車的經驗,所以養成了依賴大人、無法自己安排交通動線、不會判讀地圖等缺點,甚至連迷路該怎麼因應也不清楚。我們的老師固定在週三帶孩子進行外出探索活動,雖然老師都做過專業訓練,也一再於行前讓孩子知道行程,但還是有必要訓練孩子迷路時的應變力。
為了讓孩子熟悉每次外出的路線,並且開始練習認路,而不是依賴老師的帶領,老師會於外出時特別仔細介紹捷運路線,以及怎麼來、怎麼回去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帶路,能好好把路線記清楚。也讓孩子在外出參觀及旅遊時,學習規畫路線、深入認識交通路線,加強地理位置和方向感。
有一次,一個孩子因為陰錯陽差,獨自留在學校門口,這孩子等不到人接,就獨自走回家。因為這次事件,老師便與孩子們分享了萬一發生狀況的應變措施:有孩子覺得可以走到警衛室等,也有人覺得應該要報警,或是先回班上找老師,萬一老師回家了再去警衛室……老師趁機告訴孩子們,這些方法都可以試試看,但最重要的原則是,絕對不可以跟任何陌生人離開!
但老師也認為,如果能培養孩子看地圖能力、敏銳的方向感,也可加強孩子認路、找路的能力。老師曾引導孩子們畫出永和市同學家附近的街道圖,並具體地以「民生路」、「民權路」為範圍,讓孩子們田野調查般地實地踏訪、觀察並畫下來。因為要繪製街道圖,孩子便開始留意平時不曾注意的細節,像是這兩條路中究竟會有哪些商店?或是平常沒有發現的店家有哪些呢?透過活動,孩子發現到民權路上除了超商外,還有警察局、米店、機車店、文具店、幼稚園和圖書館,還找到舊式的古董街道路牌,更發現原來從同學家往秀朗橋走去,門牌號碼的數字會愈來愈小唷!這些知識都可以幫助孩子認路,也可減少迷路後胡衝亂撞、沒有邏輯亂找的狀況。
迷路或走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發生,但平日只要能加強訓練,在狀況來臨時也不失為一個「能力驗收」的好時機。而老師平時也會教導好動的孩子簡易防身術,都是希望在緊急時刻能自救,甚至救人!
捷運闖關─誰是找路達人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希望課程安排能做到「寓教於樂」,讓孩子真正能在玩樂中學到知識,也學到生活本能。所以,我們的老師常常絞盡腦汁,為孩子們安排有趣又有意義的課程;比方說,大家不陌生的捷運可以安排什麼遊戲?除了捷運美語訓練外,老師們還研發了「捷運闖關遊戲」,訓練孩子在出口眾多、動線複雜的捷運站及周邊環境,能夠「自己找出路,找不到也會問路」,捷運是很便捷的交通工具,不過複雜的動線及站別對孩子來說就像是藏寶圖般有趣,更可以訓練孩子膽大心細、觀察力及行動力,遇到狀況懂得就地取材,尋求協助,也懂得在遇到難題時,冷靜應對、化險為夷。
在老師安排下,闖關分為兩小隊,第一小隊前往師大夜市,為大家買回好吃的車輪雞蛋糕,第二小隊則前往士林夜市,為大家買回清涼的飲品,最後兩隊人馬在二二八紀念公園會合。由於這次難度比起上回增加不少,所以提供每組求救卡一張,若有必要時可以使用。
分組完後,有些孩子很有經驗,懂得立刻詢問服務台,順利找到乘車月台後,還會留心注意來的列車是往哪個方向的。就有孩子在上車的前一刻發現錯誤,及時阻止了搭錯車的危機。出捷運站後,要找到目的地,就需要看地圖。孩子努力地判讀地圖,卻還是摸不著頭緒,這時就需要鼓起勇氣問路人,可以訓練孩子的膽識。
在便捷的大眾運輸工具上,孩子還需要具備「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能力。即使上了車,還是得注意哪站下車。有孩子決定不問路人憑直覺前進,後來在捷運上觀察判斷後,才發現目的地不是在士林站下車,要在劍潭站下車。這趟都市叢林冒險記,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沒想到捷運站也可以是孩子們的教室。或許下回您和孩子也可以仿效我們的做法,來趟有趣的捷運闖關之旅喔。
捷運求生
熟悉的捷運,除了可以帶著乘客到他們想去的地方,其實,還藏有好多祕密!
常常在週三外出趴趴走的孩子們,對於捷運可是熟悉得不得了,就連車上廣播聲都能模仿得維妙維肖。搭捷運對大家而言就等於「出遊」,而安全守則又是外出最高準則,不過,為了加強孩子在使用大眾運輸系統時需具備的安全常識,老師安排大家前往位於捷運復興崗站的逃生體驗營,讓孩子們能有更好的危機應變能力,才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捷運系統綿密而複雜,體驗營的導覽姊姊先為大家介紹台北捷運路線,以及未來更四通八達的建設中路線。看到路線,孩子們立刻睜大了眼睛,有的上台試點了感應板,機器立刻計算出點與點的車程時間及車資。此外,在搭乘捷運時萬一發生了火災該怎麼辦呢?孩子們熟記操作滅火器的順序:「拉、拉、壓」,努力地消滅火勢,萬一沒能救火成功,就必須趕緊蹲低靠牆逃生,以手背判斷門外火勢,選擇正確逃生的出口,蹲姿前進。有的孩子夠冷靜,在失火狀態中還能帶領大家找到出口,順利逃生。
火警只是捷運上可能碰到的緊急狀況之一,如果在車廂裡遇到有乘客心臟病發、車門關不上等緊急情況,又該怎麼辦呢?導覽員也告訴孩子們在每節車廂及月台都有緊急按鈕,可以和司機及工作人員對話,也分析了在什麼情況該按對講鈕,在什麼情況下該按緊急停車鈕,以及車廂的緊急開門按鈕,如何自救救人,協助他人逃生、萬一掉落月台能保安全的方法……這堂捷運逃生課,孩子們聽得特別專注、認真,這些希望是備而不用的重要自救能力,可要好好的牢記在心裡!
孩子在都市中的生存遊戲!
捷運和公車是孩子們外出參觀時最常搭乘的交通工具,除了認識居家學校附近的地圖方位外,如何規畫外出路線,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也是孩子們必須練習的求生之道。
本文節錄自:《放學後才是關鍵!共學共遊,啟發孩子的未來大能力!【12週年圓夢紀念版】》一書,黃能得著,野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