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每年「吃」掉幾條高遠公路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每年「喝」掉些什麼、怎麼拚酒,倒少有人仔細算。
保守估計,台灣人一年「喝」掉三條捷運。公賣局統計,僅是一九九三年,省酒加洋酒的銷售總額就有五百七十六億元。如果折合成每條平均造價約兩百億元的台北市捷運,國人一年大約可以「喝」掉三條捷運。
翻翻舊帳,台灣光復後第一年的省酒銷售量,也不過四億元。乘著經濟起飛的翅膀,國人的總酒量就這樣一杯接一杯以倍數成長至上百億元。至於歷年來無據可查的走私酒,「通通倒出來,早就能淹沒台灣。」一位洋酒代理商行銷經理以略微誇張的語氣形容。
走一趟台北市專賣南北貨的南門市場,大陸酒更是應有盡有。「我的大陸董公酒銷得比金門高梁擱卡好,」一位雜貨店老闆娘算算:「好五倍。」看來,若加上公賣局之外的數字,酒類銷售線還會更為陡峭。
酒族壯大
總體銷售額暴增,個人消費量呢?同樣是只增不減。
細察台灣平均每人酒類消費量,一九九三年的統計數字是三十七公升。若以一瓶易開罐啤酒為單位,一人大約喝下一百罐,堆起來可有四層樓高。再把全體國人一年所「攢」下的酒罐連接起來,得轉上台灣三百圈才繞得完。至於每人平均酒類消費額,在一九九三年是三千七百元,已達十年前的兩倍(見表一),可以買走十二打罐裝啤酒。
總酒量的成長,也意味著「喝酒族」的遞增。公賣局一九九三年的報告顯示,雖然近三分之二的十六歲以上人口滴酒不沾,整體而言,台灣地區十六歲以上人口中的飲酒者仍然在二十年間增加了十一個百分點(見表二),達到五百五十五萬人。
若以衛生署今年初的調查為準,國內的「酒族」人士(除了「從不喝酒」或「每月少於一次」的人)則是二百九十萬人。這份以十五歲以上人口為樣本的全省調查指出:每天、每周或每月都喝酒的人超過二成。也就是說,不少未成年人口是酒族成員。
根據少年福利法,台灣的法定飲酒年齡為十八歲,違法賣酒的商家得罰鍰二百至二千元,但其實只要有錢,幼稚園小孩都能買酒喝。一位在北市東區一家全球連鎖餐廳服務的女侍,記得開幕前老闆還交代,得詢問顧客的年齡才能賣酒。不過,「生意,開始做,也就來者不拒啦!」
事實上,一小部分的人喝掉了大部分的酒。每人每年二十七公升消費量或三千七百元消費額,只是以總人口為分母的平均數。對動輒付出萬元以上開瓶費的人士而言,上述數字不到一天就用得完。創設國內唯一酒癮患者專用病房的台北市市療養院主治醫師陳喬琪長期研判,「十分之一的飲酒者,消耗了一半的總酒量。」
這群高頻率接觸酒類的消費者,最偏好哪些「酒精」?九0年代以來的前五大暢銷國產酒,常是台灣啤酒(瓶裝或罐裝)、紹興酒(陳年或非陳年)及參茸酒名次互換,五種酒類的消費者通常占總飲酒人數的八0%。其中,永遠拔得頭籌的啤酒去年的總銷售量達五億公升,幾乎灌得滿兩座石門水庫。
此外,米酒雖不再是國產酒的前五名,但是在酒種尚不算多的六0和七0年代,它的市場占有率常達二成以上,一直是僅次於啤酒的明星酒類。六0年代賣得最好的高級品五加皮酒,則於七0年代為同級品紹興酒取代,後者乘勝追擊,消費人口比例在八0年代趕過中級品米酒,成為「一酒之下、萬酒之上」的領導品牌。
訴說洋酒自一九八七年開放進口之後,拚下不少公賣局獨攬的占有率。光是去年,台灣人就喝掉一千多萬公升的白蘭地和七百多萬公升的威士忌等烈酒。人頭馬匯東公司產品經理宋後箎推算,一九九三年白蘭地的銷售量比上一年度成受二四%;同一時期威士忌的成長率更是驚人,達八0%。他觀察國內烈酒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只要消費者有辦法」,就能以相當於從前水貨的價格買到多種洋酒。
女性也愛穿腸藥
國民所得的上升和酒類價格的下降,讓愈來愈多人改喝烈酒及高級酒,公賣局一九九二年的研究發現,若以年齡區分,有飲用外國烈酒習慣的人集中在二十六至五十五歲之間;「偶爾會喝外國烈酒」的族群更為年輕,多是二十一至三十歲的所謂「X世代」,他們比上一代更早養成飲用烈酒的習慣,不免成為酒商密切注意的未來消費者。
無論好喝哪一種酒,更重要的是:和酒精濫用如影隨形的社會問題還其不少,讓酒癮成為社會成本極高的精神醫學類流行病。治療酒癮患者多年的陳喬琪表示,他有不少病人根本不是來看酒癮專科,「而是經由急診室轉送來的」。當他診斷一位病人必須住院治療時,患者通常已有十到十五年以上的飲酒歷史了。
檢視公賣局近二十年來的調查,幾乎每年增加酒類消費的人數都比減少者多;而近十年來戒酒成功的人數比率,每年僅維持在一%左右,比不上四~九%飲酒人口的成長率。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飲酒人口增加的速度,一直比男性增加的速度快(見表三)。國內十六歲以上女性的飲酒比例,已由一九七二年的九%躍為一九九二年的一八%,足足多了一倍。一位外商公司女性業務副理不否認,她每天下班之後必至PUB(酒吧)報到,「不先喝上一杯,晚上睡不著覺」。
離開了酒館、酒店、餐廳和路邊攤,六0%以上的酒族選擇在家裡或親朋好友處喝兩杯。不一定互相勸酒,一人獨飲也行。一位任職快遞公司的男士,每天回家時都會提半打啤酒回家,問為什麼要讓穿腸毒藥下肚,他打開瓶蓋、盯著電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電視上「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位於北市近郊的市療院中,誰也看不出誰是酒癮患者。在台灣,酒神戴奧尼索斯似乎暫時打贏理智之神阿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