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杯水的臨終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6-14

瀏覽數 63,250+

一杯水的臨終
 

我和石飛醫師之所以開始討論這個議題,是因為某位入住者,她是一位出身伊豆諸島,來自三宅島的女士。某一天,這位女士因為食物誤入氣管,引起誤嚥性肺炎,醫院建議並替病人插上鼻胃管攝取營養。可是這位女士的兒子見到了從醫院回到安養院的母親後,放聲大哭地對石飛醫師這麼說。

「在我們三宅島上,如果年紀大到沒辦法吃東西的時候,就放一杯水在旁邊,如果還有活下去的力氣,就伸手喝掉那杯水,如果做不到,就順其自然的離開。我在醫院的時候沒辦法拒絕插管,可是看到母親用管子被灌食的模樣,真的很痛苦。」

 真的有必要進行家屬並不想要的醫療行為嗎?這件事情,為一直煩惱著延命醫療應有姿態的石飛醫師,指出了一條明路。

面對臨終前無法進食的人,大多數家屬會認為讓他們進食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硬是逼他們吃下去,最後引起誤嚥而受苦。相較之下,三宅島的一杯水習俗,正是一切順其自然的照護方式,這對石飛醫師來說也是讓他重新思考醫療應有態度的事例。

三宅島位在東京南方一八○公里處,漂浮在太平洋上,人口約三千人,是座全長僅四○公里的小島。島上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漁業,島民長年生活在黑潮帶來的豐富漁獲但嚴苛的自然環境中。

我從那位女士的兒子口中得知了島上流傳的一杯水自然照護法,當家人因衰老無法進食時,就讓他躺在床上,並在枕邊放一杯水,然後靜靜守護他。家屬和親戚全都聚集在房間外,靜靜等候那個時刻的到來。這個方法不單是死者本人及其家人,就連周遭的人們全都能接受的死亡文化。

與我談話的那位先生還說了一段他過去的回憶。

「我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鄰居的阿嬤就被她的家人放在房間裡,然後就這樣靜靜地死去,所以我並不覺得死亡很恐怖。可能是因為島上的人一直都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早就知道『死亡』是無法違背的自然天理吧。」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生」是日常,「死」也是日常。

然而,三宅島上現在也出現了老人安養設施和診療所,過去的照護風俗早已消失,大部分的島民都不是在自己家裡,而是在安養院或東京的醫院結束生命。

像三宅島這樣的臨終習俗,說不定在以前的日本各地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光景,只是隨著高度經濟成長、核心家庭化抬頭,全家人在家目送高齡者最後一程的情況,已漸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日本電影界巨匠小津安二郎執導的《東京物語》裡,有一幕正好描寫出這樣的時代變遷,收到母親的病危通知後,從東京直奔故鄉的孩子們,最後的臨終與葬禮,就在時間追趕下匆忙進行。我們很清楚的看到現代人早已失去了與死亡悠然面對的時間,就像隨著生活步調一起改變的醫療技術,不也讓我們的周遭再也看不見「死亡」這件事嗎?

一杯水的臨終_img_1

本文節錄自:《老衰死:好好告別,迎接自然老去、沒有痛苦的高質量死亡時代》一書,NHK特別採訪小組著,江宓蓁譯,三采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Digjot Singh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