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淪亡的教訓
尼克森、季辛吉時代,美國國內之厭戰與國際權力之多元化,使美國不得不儘速由越南泥淖中抽身。對喜歡權術的尼、季二人而言,國際間無所謂是非善惡,而意識型態的不同也不應成為發展國與國之間關係的阻礙。
一九七三年所締結的越南和平協定只求形式上的完整,但實際上都窒礙難行,完全經不起考驗。
重視敵人而比較不重視友邦可說是尼克森政府的寫照。在談判過程中,北越對美國立場與政策之瞭解遠超過南越對美國的瞭解。美國對北越要求之尊重遠超過對南越要求之尊重。
南越的淪亡美國固然有責任,但南越政府更難辭其咎。美國給南越大量的軍經援助,但西貢政府並未能適時地建立可以獨立生存的條件。最主要的是缺乏強有力而穩定的政治基礎。全國上下除了模糊的反共意識外,沒有一致的政治方向。軍隊中更是派系林立,命令無法貫徹、既不能使、也不能令。(詳情參閱拙作:尼克森政府的越南政策,商務,七十二年)
台北 張良任
最可信靠的是自己
筆者係在一九六九年尼克森與阮文紹總統舉行中途島會議之前奉派至西貢工作的。我記得很清楚,阮文紹於會議結束後經台北返抵西貢的翌日,曾對南越人民發表電視演說,強調中途島會議成功,並確認美國是可以信靠的朋友。
中途島會議後,阮文紹總統的政治地位似乎是提升了許多;不過從這時開始,北越的政治與軍事攻勢,也似乎凌厲了許多。胡志明小徑向南延伸了二、三百公里;更不幸的是阮文紹與阮高祺之間交惡也日益加深。
吳廷談總統被刺殞命後,後繼者無不籠罩在會被美國人暗殺的陰影中。阮慶、阮高祺、阮文紹等人都有這種恐怖的經驗。阮文紹從不在獨立宮單獨接見美國的訪客,是當時西貢外交界的公開秘密。我國駐南越大使胡璉將軍,那時擔任使節團團長,則是經常去獨立宮走動的座上客。
南越淪亡的悲劇,固係由於尼克森的現實外交與季辛吉的權謀運用所造成的惡果,但筆者個人認為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一、國際共黨的宣傳得逞,瓦解了美國及其盟邦對贏得越戰的信心。
二、南越政府內部失和,彼此傾軋,無法鞏固其領導中心,予越共有可乘之機。
高教授所強調的:「在國際利害中,最可信靠的不是朋友,而是自己。」誠屬高明之見。
台北 謝熹林
譯名值得商榷
貴刊三月號「獨立宮檔案」系列文章中提到「……美國大使班克花了很多時間說服阮文紹與北越和越共談到。阮文紹同意與北越談判,但不願意與越共談判,他認為越共不過是北越的代理人,與它平起平坐是抬高了它的身價……。」北越與越共同為共產黨,文中的越共係指當時的「南越民族解放陣線」,簡稱南解。
又文中高文圓(原譯文)應為高文園,高氏曾為越南共和國軍力參謀總長;吳廣長(原譯文)應為吳光長,吳氏為南越淪陷前第二軍區總司令。由於中越文化深厚的淵源關係,越南後來雖由法國人創造拉丁化的文字,但仍採用為數不少由漢字發音衍變的拉丁化越南文字,這類文字的中文翻譯在一定範圍內都有其絕對性。
台北 劉建衛
編者按:謝謝劉先生的補充說明。「越共」一詞,英文作Viet Cong,是當時對「南越民族解放陣線」的通稱。至於文中譯名,如高文圓、吳廣長,皆是根據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編印的「日韓泰緬越棉寮人名彙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