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孩子頂嘴時,不要回應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7-26

瀏覽數 9,400+

孩子頂嘴時,不要回應
 

比起傳達行動,言語更常被用來虛張聲勢。──魯道夫.德瑞克斯

不要回應頂嘴,回應頂嘴只會導致拉鋸戰或惡性循環。

1重視感受:「聽起來你真的很生氣。」

2擔負你自己的責任:「我知道我聽起來頤指氣使或語帶批評,不夠尊重你。」

3「我們花點時間冷靜下來,直到我們能夠彼此尊重。」

4「你知道我真的很愛你嗎?」

STORY簡的故事分享

那天晚上,亨德森太太第三次對兒子喬恩說:「你最好趕快寫作業,免得時間太晚寫不完。」

喬恩回嘴說:「如果這件事對妳這麼重要,為何不由妳來做?」

亨德森太太很震驚。畢竟,她只是想幫忙。她回應:「年輕人,別這樣跟我說話。我是你媽媽。」

喬恩馬上回嘴:「喔,別那樣跟我說話。我是妳兒子。」

此刻,亨德森先生挺身而出,大吼:「現在就回到你房間。在你學會尊重前,你都被禁足了。」

喬恩吼回去:「很好。」他跺著腳回到房間,用力甩上門。

造成這種場景的原因是什麼?媽媽回應兒子的頂嘴,親身示範她想要教導給兒子相反的一面。而要如何改善以上的場景呢?

媽媽:「我注意到你還沒寫作業。當你拿到老師給的不好成績時,我很好奇你會有什麼感覺。」

喬恩(老早習慣媽媽的嘮叨):「我覺得很好,這是我的事。」

媽媽:「你說得沒錯,我只是好奇,如果你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而感覺良好,那麼我很高興你沒寫作業。」

喬恩:「妳在挖苦我?」

媽媽:「不是。我希望你能提前思考,你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會為你帶來什麼感覺。你認為不做的感覺很好,那就不要做。」

喬恩(慢慢地走去寫作業):「嘖!」

喬恩看起來不想寫作業,媽媽避免回嘴,反而讓喬恩思考他的選擇會造成什麼長遠的後果。既然他選擇寫作業──即使不情願──他一定也了解他不喜歡不寫作業的後果。

以下是一些典型家長的回話:

「小女孩,別這樣跟我說話!」

「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怎能這樣跟我說話?」

「你被剝奪所有的特權。」

「你說話不饒人,不覺得會惹禍上身嗎?」

如果你是聽見這些回應的孩子,你學到了什麼呢?你會決定怎麼做?如果你檢視前言中列出的性格與生活技能,你有學到任何一項嗎?你會忍住不做挑戰清單上的某些行為嗎?

以下列出一些採用正向教養方式家長的對話,避免回應孩子的頂嘴,能夠有效舒緩情況,而不是使情況加劇。再次,從孩子的觀點聆聽這些回應。

「哇!你真的很生氣。」

「我懷疑我做了什麼,讓你這麼心煩?」

「我看得出來,你現在很生氣。可以多告訴我一些嗎?」

「你知道我真的很愛你嗎?」

現在,再次檢視兩份清單。身為孩子,你從這些回應中學到了什麼?這會再次提醒你,要留心回話對孩子產生的長遠影響。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STORY布萊德的故事分享

我在家庭會議上提及這項工具時,女兒說:「嘿,爹地,這聽起來就像你與吉普森的狀況。」

罪名成立!我必須承認,我傾向與兒子發生激烈的爭吵。我覺得,兒子熱愛與我爭論。不管什麼議題──他看起來樂於採取反方觀點。但是我確信,他認為我試圖挑起拉鋸戰,只為了證明我是對的。

舉個例子。我們為了新學期開學而去採買物品,我必須去大賣場退貨,於是我說:「嘿,孩子們,我們去大賣場看看他們開學季特賣有些什麼好東西。」你可能認為,我剛邀請了吉普森買下整間店。

吉普森:「爹地……我不喜歡你這麼做。」

爹地:「做什麼?」

吉普森:「我們外出時,你總是增加額外的瑣事。」

爹地:「吉普森,如果逛大賣場是你今天覺得棘手的事情,那我覺得你過得太好了。也許我們該把你送到第三世界去,在那裡你必須為了生存做些事。」(請注意,這並非正向教養的溝通方式。)

吉普森:「隨你便。」

爹地:「吉普森,為什麼你總是這麼負面?跟你一起做事很不好玩,因為你總是這麼負面。」

吉普森:「我一點也不負面。」

爹地:「你非常負面。」

吉普森:「不,我才沒有!」

知道了吧?那天,我絕對不該回應兒子的頂嘴。我認為我應該重視兒子的觀點:「我知道你不喜歡這些瑣事,但我們仍舊需要去大賣場退貨,所以我必須請你跟我一起來。」

我不需要陷入惡性循環。如果我是陪家人辦瑣事的青少年,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就算我沒有其他更好的事情可以做。

STORY  瑪麗的故事分享

練習「不要回應頂嘴」這項工具時,我突然有個領悟。事情發生在某個星期剛開始時,當時我急著出門。我對兒子嚷嚷,他正在做一件他等不及上車再做的事情(他正在組裝新的間諜總動員玩具)。我用不尊重的語氣跟他說話,他立刻用同樣的語氣回應我。

以前也曾經這樣;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我能立刻察覺。我蹲到他的視線高度,說:「因為我剛剛對你吼叫,還以不尊重的語氣跟你說話,所以你也對我大小聲、說話不尊重。我很抱歉,沒能理解你在做自認很重要的事情。我期望你能重視我需要準時出門的急迫性。」

你能猜到他的回答嗎?「媽咪,沒關係。」

我再次發現,我的生活過得如何,無關孩子的行為舉止,而是關於我──為人父母──的行為舉止。

孩子會模仿我們的舉動。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時,就不能期望孩子能控制他們的行為。換句話說,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為什麼對你說話不尊重或頂嘴,就倒帶或回想看看你剛才怎麼對他們說話。

那星期接下來的日子,我特別留意我的語氣。下一次,葛瑞森拖拖拉拉時,我輕柔地碰觸他的肩膀,說:「我很擔心會遲到,所以需要你的幫忙。」他立刻停止磨蹭,做好準時出門的準備。

每次我用到像這樣的工具,我都疑惑為什麼會忘記有這項工具。與兒子說話時,只要花幾秒鐘蹲到他們的視線高度,而不是生氣地嚷嚷。這麼做,省下我許多怒氣與壓力,也能享受更多與他們和平相處與彼此尊重的時光。

密西根州的成功經驗

正向教養中「不要回應頂嘴」這項工具,幫我避免了許多拉鋸戰。我面臨最棘手的親職困境,就是如何別管太多孩子學校的事務。我發現,在自己想要介入時,改採「重視感受」的方法會更有幫助。

去年,我一個兒子正在適應中學的要求,當他拖延時(這種事經常發生),我們就會陷入拉鋸戰。沒有使用啟發性提問,我開始告訴他,我認為他該做什麼──當然這沒有任何幫助或效果。

還好,正向教養使我立即察覺到了自己的錯誤,在事情不順利時改採這項工具,讓我想起要重視孩子的感受,並承認今年學校的事務真的很難,與往常不同。

我有責任干涉他的事務,但我只是放手。這麼做,協助他養成自行思考的習慣,也避免我們陷入爭吵的狀態中。

──克莉絲汀.加拉格(Kristine Gallagher)

正向教養小技巧

1.留意你是否以身作則──示範你要教導的行為舉止。

2.溫習本章先前〈控制你的行為〉一節。

3.準備好用「深思熟慮的行動」取代「反應」──如同你的孩子。

4.記得: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
孩子頂嘴時,不要回應_img_1
本文節錄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一書,簡.尼爾森(JANE NELSEN)、瑪麗.尼爾森.坦伯斯基(MARY NELSEN TAMBORSKI)、布萊德.安吉(BRAD AINGE)著,劉盈盈譯,大好書屋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Patricia Prudente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