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請求孩子協助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7-26

瀏覽數 9,650+

請求孩子協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想要成為「好媽媽」的渴望,反而使她們成為最糟糕的母親。這些「好媽媽」是美國的悲劇。
──魯道夫.德瑞克斯

對孩子說他們有能力,不會產生效果。他們必須實際體驗,才會感覺到自己的能力。

1孩子有貢獻時,他們會感到自己擁有能力、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2找到機會就說:「我需要你的幫忙。」

3確保孩子知道,你有多麼感謝他的協助。

STORY簡的故事分享

父母親不會知道他們以好父母為名、以愛為名,幫孩子做了太多,反而因此傷害了孩子的人格。

當家長為孩子做了一切,孩子很可能會產生「我沒有能力」的認知,或是感覺到:「別人幫我做事,才代表他愛我。」然後,家長開始感到困惑:「我為孩子做了一切,為什麼他的要求卻越來越多?」

阿德勒教導我們,透過「社會情懷」(gemeinschaftsgefühl)來衡量心理健康程度,這是他創造出來的德國單詞。這個單詞有許多意義,所以很難翻譯成英文,但貼近於「社會意識」(social consciousness)與「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阿德勒相信,心理健康的人渴望為社群做出貢獻──就從家庭開始。許多研究不斷證實阿德勒的學說:允許孩子為家庭做出貢獻,是發展自我價值與能力的關鍵。

STORY布萊德的故事分享

晚餐時,我們最常使用這項工具。我承認我不是世界上最棒的廚師。我的烹飪技術讓人焦慮難受。所以,當我請孩子幫我準備晚餐時,他們非常樂意接手。

最近,女兒被指派負責規畫並準備兩週的晚餐。這兩個星期的晚餐,是我們在家吃過最棒的餐點。你真該看看吃晚餐時,我女兒眉開眼笑的驕傲模樣。

STORY瑪麗的故事分享

我相信孩子在很小時──一旦他們學會走路與說話,就渴望提供協助。我清楚記得三個兒子都跟我說過:「讓我做。」

是的,這麼做需要很大的耐心與一些訓練,但是兒子越這麼做,他們越顯得充滿自信。以下是我家的有效範例清單,也許你也可以嘗試看看。

一歲孩子能提供的協助

.把尿布丟到垃圾桶。

.收拾玩具(需要大量的以身作則與有樣學樣)。

.把髒汙擦乾淨。

.他人受傷或難過時,親吻傷口讓疼痛消失或給予擁抱。

兩歲孩子能提供的協助

.繫好汽車安全座椅(至少嘗試去做)。

.混合製作馬芬〔註:一種以麵粉為原料的食品 〕的麵糰(甚至打蛋)。

.自行更衣,從換睡衣開始(可能需要幫他們拉拉鍊、解鈕扣或按扣子)。

.收拾他們餐桌上的餐盤。

.收拾玩具。

.按下洗衣機或烘衣機按鍵。

.摺疊洗好的衣物(從毛巾與襪子開始)。

.推嬰兒車(或至少試著做)。

.提買好的物品(用小袋子包裝幾個較輕的物品)。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協助在店裡尋找要買的物品(例如,請他們協助尋找牛奶、香蕉或麵包)。

. 清掃(準備兒童清潔工具,例如孩童用掃帚或裝滿水的小型噴嘴瓶,讓他們覺得自    己幫忙做了家事)。

.丟垃圾(幼兒喜歡把東西丟掉)。

.在浴缸中自己洗頭或洗澡。

七歲至九歲孩子能提供的協助

.協助列出採購清單。

.協助準備餐點。

.摺疊並收好衣服。

.從車道盡頭取回垃圾桶。

.清理自己的房間(這項工作需要使用多項正向教養工具)。

.清潔用餐後的餐盤。

.把碗盤放入洗碗機。

.使用吸塵器。

.掃落葉。

.為生日宴會包裝禮物。

.為流浪漢打包食物。

.節慶裝飾。

他們對某些家事抱持的熱忱,勝過其他家事。許多事由我做會比較容易,但我牢記讓他們做能夠產生長期的效果。我希望兒子成為能貢獻社會的成員,而不是被寵壞的小孩。總有一天,他們的伴侶會感謝我。

要記得一個重要的訣竅:我與孩子一起列出上述的清單。這項工具是請求協助,而不是由你自己進行。

我的兒子喜歡打棒球,我也喜歡成為棒球媽媽。我們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口號:「團隊中沒有個人的存在。」團隊(TEAM)是「人人貢獻、創造更多」的縮寫(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當我們一起合作時,大家都感受到彼此是團隊中的一分子。

賓州聯合市的成功經驗

女兒太累了,她洗完澡後一直哭,不肯安靜。我試著幫她穿上尿布,並用氣球轉移她的注意力,另外也試著給她一本故事書,但她跑開、爬到沙發上。

因為知道一切不會更糟了,我試著深呼吸,然後說:「蕾妮,媽咪需要妳的幫忙!」她懷疑地看著我。「妳需要穿上睡衣,但如果沒有妳的協助,我做不到。妳可以讓我知道,該怎麼幫妳的手臂穿上衣服嗎?」

她好奇地看著我,而我不確定她是否會照做。「妳的手臂應該放在這裡嗎?」我抓起袖子,她面露微笑地將手臂伸過來。接著,我請她告訴我,如何穿上尿布。我將尿布放在她身體下方,她安靜地躺著,她說:「扣上。」讓我知道何時該幫她扣上。然後,我穿好她一邊的睡褲褲管,她則自己穿上另一邊,她說:「拉上。」我拉上拉鍊。那時,她展現了燦爛的笑容。

我很驚訝,這招真的有用!自從我開始讓她「協助」,例如提東西上車或下車、整理採買的物品、甚至是坐在流理台上幫我混合麵糰或其他食材,我注意到發生衝突的機率大幅降低。不論我在做什麼,都試著讓她參與,取代不要她礙事的期望。這道理顯而易見,但在我開始閱讀教養書之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只有不斷的挫敗與疑惑:「為什麼她不能讓我完成該做的事呢?」我只希望我能更早明白這個道理。

──莉莉.希姆勞特(Lilly Himrod)

正向教養小技巧

1.你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孩子機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擁有能力,並學到貢獻的內在喜悅。

2.孩子得到機會,感覺自己有能力時,留意他們此時形成的信念;以及幫他們做太多時,他們形成的信念。

3.孩子通常會回應真心的求助。

4.即使孩子一開始抗拒幫忙,但當他們提供協助後,仍會感覺自己具有能力及成就感。

請求孩子協助_img_1
本文節錄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一書,簡.尼爾森(JANE NELSEN)、瑪麗.尼爾森.坦伯斯基(MARY NELSEN TAMBORSKI)、布萊德.安吉(BRAD AINGE)著,劉盈盈譯,大好書屋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Nurpalah Dee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