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年與亞麗珊卓.薩:《小本生意》
翁根勒本,1999年
Lin Yi-Nian et Alexandra Sá, Petits Commerces avec...
林怡年1969年生於台東,現居巴黎;
亞麗珊卓.薩1966年生於巴黎,住在巴黎
這兩位年輕的藝術家有時會共同構思計畫,並從中各自發展出獨立的創作。她們對於城市作為生活的空間非常感興趣,它的存在聯繫著每個生活在其中、每天在其中創造故事的人。她們共同作品最後的成就不在實體的物件,而是提供許多與之相遇的狀況。她們為翁根勒本的夏季所構思的作品包括建造一艘可以沿著湖岸划行的船,以及一個在公共公園中的即興小吧台。
翁根勒本的湖總是吸引許多觀賞人潮,但卻沒有可以親近湖面的管道(只有屬於俱樂部的人可以登上遊艇)。這艘命名為「雜草」(Tsa Tsao)的船,像是具有亞洲風情的漂浮商店,四處移動,為人及地方創造明確但又看不見的聯繫網絡。當在湖畔、在公園散步,甚至在湖心踩著腳踏浮艇的人們開始問候的時候,這個聯繫網絡就啟動了。這個作品的名稱「小本生意」是由commerce這個字的兩個意思所組成:船就是我們在亞洲可以看到的水上雜貨店,也代表「話語的交換口」, 陌生人之間的交流,許多文字或是不言而喻的情緒的過渡,是一個具有意義的渡口。
林怡年與亞麗珊卓.薩表示,「這個靜靜移動的水上雜貨鋪所帶來的影響,可以從遊逛的路人不同的反應得知:『我說,遠遠看就很奇怪,還以為是遊牧者(romanos)!』或是『好像在泰國喔!但又不完全是!』或是『讓我想起我的家鄉,街上有很多攤販』,甚至有人說『它帶來活力、青春、還有愉悅……』。它是一個溝通與打開心扉的工具,這個(交易)動作,透過語言、公眾的參與,和時間切面的共同雕塑,讓圍著這個移動物件所發生的各項交流變得鮮活起來。『雜草』活化了不同記憶及不同的異鄉,在那兒都市與社會的架構限制都較模糊,瘋狂的『雜草』仍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縫隙中穿梭。為了買賣,手與手的直接傳遞描繪出在小船上不停發生的相遇與對話,也讓它更有資格,使現實的知覺轉變為一團非常豐富的活力。」
在這艘船上,她們提供了串燒、水果、糖果以及飲料,還有其他的物品,像是一支支零賣的香菸、香、便宜的小玩意,是一個古怪又色彩繽紛的雜貨鋪,同時也妝點了小船。如此一來,藝術家們在這個以居住、散步遊客為主,沒有太多公共接待空間的城市中,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時間-空間及交流的機會。在此,並不是要取代公共空間,也不是要創造一個新的地點,而是利用一些小技法來誘惑不起眼的人性小事件。這些事件是由話語、手勢開始,反映出人們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與其他人相識,而非逃避他們(都市環境的統治策略)。船的緩緩移動,是為了要與其他人相遇。
本文節錄自:《藝術介入空間:都會裡的藝術創作【增訂新版】》一書,卡特琳.古特(Catherine Grout)著,姚孟吟譯,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