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漫長的寒冬之後,生命自凋零中甦醒,萬物滋長。這時節該來嚐些甚麼甜點,好迎接春天?
來顆馬可龍吧?法國甜點師傅Pierre Hermé這樣建議。眾多口味,色彩紛呈粉嫩,不就春天的顏色嗎?2005年Pierre Hermé登高一呼,將每年3月20日訂為馬卡龍日(Macaron Day)。不到數年間,這個節日從巴黎流傳到紐約、多倫多、芝加哥、以及溫哥華等國際都市。
在馬卡龍日當天,多數參與慶祝這個日子的法式甜品店大多會免費贈送顧客一顆馬卡龍,且提撥當日馬卡龍銷售的部份收入,捐贈給慈善單位。今年溫哥華參加馬卡龍日的商家不少,例如French Made Baking、EastVanSweets、Thierry Café、Soirette以及Faubourg Paris;受贈公益單位都是BC省癌症基金會。除了送出免費的馬卡龍,這天商家大多推出特殊造型或口味的馬卡龍來吸引顧客上門。
在網路上搜尋馬卡龍資料時,海馬老爸發現幾件有趣的冷知識:
1. 馬卡龍有個很令人害羞的別名:少女的酥胸
2. 麥當勞也賣起馬卡龍了。你可以在法國、德國和澳洲的McCafe買到便宜的馬卡龍
3. 法國甜點名店Laduree以馬卡龍風行世界,也宣稱馬卡龍這甜點是二十世紀初由該店的師傅Pierre Desfontaines所創。然而另一位甜品師傅Claude Gerbet堅持,他才是馬卡龍的發明者
4. Macaron和Macaroon同樣是法式甜點,卻經常被搞混
最後一點也讓我迷糊了 – 兩個字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念法相似,但是一個結尾是一個O,另一個是兩個O。到底哪一個是我們熟悉的馬卡龍?
我向一位擅長做法式甜點的朋友諮詢,真相才落得大白。原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點心:
中文稱為蛋白杏仁餅的Macaroon(兩個O)你可能吃過 – 外型是圓形的小點心,主要成分是椰子絲,加入砂糖、蛋白、堅果,偶爾調入蜂蜜或香草,烤製而成。外層也會淋上或沾裹巧克力,增加香氣和口感。
Macaron(一個O)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法式貴婦甜點馬卡龍。雙層的小圓餅,糖裙圈繞,中間夾著不同餡料。主要成分則是杏仁粉以及打發的蛋白,多彩的顏色則是來自不同的食用香料和色素。因做工繁複且失敗率高,墊高了製作成本,價格也就居高不下。
儘管長相、口感、味道不盡相同,但據說兩者系出同源:源自九世紀初的義大利修道院,輾轉流傳到法國。因為蛋白杏仁餅不含麵粉,正符合猶太人在逾越節期間不食澱粉類食物的需求,遂成為該節禮期間的食物之一。馬卡龍則是在Laduree的改造後行銷全世界,成為最知名的法式甜點代名詞。
經過這番講解,你應該不會在馬卡龍日當天前往法式甜點店,要求買一打“macaroon"了吧!
關於作者:「海馬老爸」
風象星座的雙子男,在45歲那年辭掉外商公司高級主管的工作,移居加拿大和一雙青少年兒子在溫哥華柴米油鹽。就像是海裡專門照顧剛孵出的新生小海馬的公海馬,海馬老爸在溫哥華認真體驗父親的角色,同時記錄在北國這個城市和小孩的互動,生活的酸甜苦辣,品美食喝咖啡,四處遊走的所見所聞。
更多來自加拿大的國外觀察:【海馬老爸的溫哥華日記 部落格//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