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相信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但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檢驗大家養成喝水或做仰臥起坐之類的日常習慣需要多久時間時,發現要養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66天。我們可能無法在21天內養成一個習慣,但很多情況下,如果能天天為習慣排出固定時程,確實能讓我們受惠。(本文節錄自《烏托邦的日常》一書,葛瑞琴.魯賓,早安財經出版。)
為了運用排程策略,我們必須決定這個習慣要在何時發生,以及發生的頻率。一般來說,關於習慣養成的建議都側重在「固定的習慣」,也就是說,習慣總是在不加思索下以同樣的方式發生。例如,每天早上起床,我會不加思索地去刷牙;開車前先繫上安全帶;換好衣服就冥想等等。
不過,我注意到我有固定的習慣,也有不固定的習慣。不固定的習慣需要做更多的決定和調整,例如我習慣週一上健身房,也習慣每天寫作,但每週一我必須決定何時去健身房,我也必須決定每天何時在哪裡寫作。
我盡可能讓好習慣固定下來,因為習慣愈固定,行動就愈自動,愈不需要做決定。但是,由於生活本來就很複雜,許多習慣無法完全自動化。
我本來以為只要把某個行動排定在某個時間,如此多進行幾次,就會養成習慣,但我現在知道不是那麼簡單。
很多人相信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但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在檢驗大家養成喝水或做仰臥起坐之類的日常習慣需要多久時間時,發現要養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66天。
不過,平均值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我們從經驗都知道,有些人比較容易養成習慣(例如,比起抗拒習慣的叛逆者,欣然擁抱習慣的自律者更容易養成習慣),而有些習慣的養成也比較簡單迅速。壞習慣很容易養成,但會讓生活變得更辛苦。反之,好習慣難以養成,卻會讓生活變得更輕鬆。
我們可能無法在21天內養成一個習慣,但很多情況下,如果能天天為習慣排出固定時程,確實能讓我們受惠。
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有一種美感,而且妙的是,兩位另類天才都曾寫過這種每日重複的威力。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要嘛一生只做一次,要嘛天天都做。一生只做一次令人興奮,天天都做也令人興奮。但是,如果你每天只做兩次或愛做不做,那就沒那麼美好了。」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也提過類似的觀點:「每天都做的事情,既重要又令人印象深刻。」
我收集的成人祕密裡,有一點很實用:「天天都做,勝過偶一為之。」這樣講也許令人訝異,但我發現,「天天做」其實比「偶一為之」來得容易。對我來說,我愈常做一件事,反而愈有創意和生產力,也更樂在其中,所以我天天寫作,連週末、假日、度假時也不例外。
同樣的,一週六天都在部落格發文,也比一週只寫四天來得簡單,這樣就不必花時間思考今天到底要不要寫了。至於一週是從週日算起,還是從週一算起?我該休息嗎?昨天算不算?等等問題,在我決定一週發文六天以後,都不再是問題了。
除了冥想以外,我也找了另兩個新的習慣天天進行。一個是我想提高我和妹妹通電子郵件的頻率,我和妹妹的相處時間很少,連講電話都很難找到時間,但我至少可以天天寫電子郵件給她,即使只是在主旨欄裡寫幾個字。
另一個新習慣是天天為美麗或有趣的事物拍照,我希望這個習慣可以讓我更仔細地觀察每天值得攝影留念的東西,提升我的敏感度。
(延伸閱讀│成為自律者的5個要點:好習慣養成好人格,好人格塑造好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