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牛》(Raging Bull)、《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神鬼玩家》(The Aviator)、《神鬼無間》(The Departed)、《雨果的冒險》(Hugo)、《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等,現年74歲的奧斯卡金獎大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多年來帶給觀眾許多經典作品與回憶。
他曾執導過多部擁有當代里程碑意義的電影,在50餘年的執導生涯中,善於用作品表達對當代的抗衡、黑幫衝突、貧富差距與現實,不過他一直醞釀的,是講述宗教衝突與迫害、救贖的《沉默》(Silence)。
馬丁史柯西斯為了《沉默》這部電影,前前後後至少籌畫了將近30年的時間,從史料的調查、宗教與信仰的虔誠牽絆、異教在他鄉發展的阻礙、時代考據、地點勘查外,也深深刻畫出內心底層的折磨和無奈──「上帝,祂真的能聽到我們的禱告聲嗎?」
「這部電影的核心,就是在探討信仰的深切,描述人如何在信念的本質中掙扎、如何脫除世俗事物,真切地正視自己的軟弱、肯定自己的選擇,並面對自己的信念。對我來說,從開始籌備這部電影到上映,就是一趟朝聖的旅程。」
如今,在宗教信仰十分自由的現代,我們幾乎無法想像禁教時期的無奈與沉痛,那種被迫與神分離、背棄崇拜理念的汙辱──苟且偷生是他們唯一能選擇的道路,磨難和考驗,是心靈最可歌可泣的震撼。
17世紀日本江戶幕府的禁教時代,兩名神父安德魯加菲爾(Andrew Garfield)和亞當崔佛(Adam Driver)偷渡到日本調查恩師連恩尼遜(Liam Neeson)受迫害宣誓棄教之謎,在潛藏日本的過程中,目睹了各種凌遲與磨難,兩人開始懷疑自己一直堅持的初衷,更被迫面臨最艱難的抉擇。
令人期待的是,《沉默》是目前唯一一部好萊塢作品,且全片不論是棚內、棚外皆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比《露西》(Lucy)整整還多了至少2個小時。
除了導演受李安大力推薦與推廣外,他自己也很喜歡台灣有城市、有山、有水、有風景的多變特性,這讓在拍攝傳教士偷渡、山中流亡的畫面都更加有震懾力。
「台灣的自然景色,無論是草的顏色、石頭的形狀或海岸的線條等,都充滿了故事,只要把人物放置其中,畫面就會開始說話。」
從電影中,我們能看到九份的山海景致、石門老梅海灘的美麗、陽明山溫泉的壯麗,還有花蓮牛山呼庭、石門洞、金瓜石燦光寮古道的神祕意境,在好萊塢大導手中,一些可能原本為台灣人熟知、甚至是根本沒去過的地點,都在他鏡頭的掌握下散發不同生命力,讓全世界認識台灣的美。
馬丁史柯西斯說,隨著年紀的增長、生命歷練的豐富,在有了不同的人生體會中,才慢慢體會到靈修、原罪、救贖這幾個詞的意義與價值。
他表示,現代的電影大部份都比較偏向娛樂性質,但他認為電影應該更有層次、有更多的沉思、深刻反省、完善的藝術氣息等,不是每部電影都是非得要闔家觀賞,有時候這樣的電影才真正會有深度,也能從中汲取養分。
「在現代科技的發展之下,年輕人更應該放下手機,去探索精神、生活、靈性的思考,獲得更大的收穫。」
導演說,在選角部分,一開始有資金不足因素,後期也有一些演員不願意碰觸這類型敏感議題,而選擇婉拒,但安德魯加菲爾不但很沉浸在神父的角色上,更把其應有的精神都發揮到淋漓盡致。
比方說,他實際去教會中參與了30天的靈修,也自我要求節食、少言、清心寡慾,甚至為詮釋那個饑荒落魄年代的傳教士,減重20多公斤,只為了畫面更有說服力。三位主要演員從削瘦的體態到質疑信念的動搖,從裡到外無不展現身而為人的懦弱與堅強。
導演對兩位新生代演員非常稱讚,他說:「安德魯和亞當為角色節食及認識信仰,兩個人都瘦了20公斤以上,他們常常不能吃東西少有怨言,唯一抱怨的一次是我們在海蝕洞拍戲,大家叫了小籠包,而他們只能吃剩的。(笑)」
導演也希望大家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中,能看到兩人背後將近一年半的努力,並透過這個故事思索關於信念等更深邃的問題。
(劇照提供:Catch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