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年節的隆冬,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峰期,日前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就因心肌梗塞瞬間來襲,短短時間內就無法挽回生命,令人不捨。
心肌梗塞難道沒有可以提早預防的警訊嗎?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副院長葉宏一說,心血管疾病與三高息息相關,但相較於糖尿病、高血壓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兩者的死亡率雙雙下降,唯獨高血脂常被民眾忽略,以為膽固醇高一點沒關係,這是很大的誤解。
血脂,是血液中流通的脂肪,俗稱血油。和血脂肪相關的檢查數值有總膽固醇、好膽固醇、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如何從中判斷血脂異常而提早預防?
「這幾個數字中,壞膽固醇是元凶,也是重點中的重點,」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國外研究發現,只要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就能讓心血管疾病的復發機率降低二成,拆除未爆彈的危機。
王宗道指出,病理分析患者血管堵塞的成分,可發現不是血糖,而多是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多的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容易造成血管硬化、狹窄,阻礙血液流通,就可能引爆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腦中風和下肢缺血壞死的周邊血管疾病。
正常人的壞膽固醇數值是130mg/dl,但葉宏一說,國際動脈硬化學會(IAS)最新建議,健康族群的壞膽固醇最好不要超過100mg/dl,而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更要嚴格控制壞膽固醇,數值降得愈低愈好。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2017年的新治療指引,即建議有急性冠心症的人,壞膽固醇要控制在70mg/dl;同時患有急性冠心症、又有糖尿病的人,更要控制在55mg/dl。
王宗道指出,2016年歐洲心臟學會已率先對血脂異常提出治療目標,建議高風險患者的壞膽固醇應降至70mg/dl。因為根據研究,每降低39mg/dl壞膽固醇,可減少22%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了方便好記,也就是壞膽固醇降低40mg/dl,可減少二成的復發機率。
王宗道有位60歲病人,是房地產公司負責人,雖有糖尿病,但注重養身,平日也會運動打高爾夫球。3年前就診時警覺動脈阻塞程度達70%,走路會喘,壞膽固醇在100mg/dl左右,曾嘗試服用多種保健食品,但壞膽固醇的控制並不積極。兩年前的年終因奔波於商場應酬,太過勞累,心肌梗塞復發,做了心
導管手術裝了兩根支架,在家休養。後來積極控制壞膽固醇,將數值降低至70mg/dl,這兩年追蹤後,血管堆積的斑塊已逐漸減少。
王宗道提醒,降低壞膽固醇的數字只是表象,重要的是血管是否健康,對於血管已經嚴重阻塞的人,更要大幅降低壞膽固醇,因為只有血液中的油脂顯著消除,才能讓堆積在血管壁的斑塊消退。
國健署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高血脂盛行率22%,每五人就有一人。
「台灣更有近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壞膽固醇高於100mg/dl,血脂控制不佳,」王宗道說,很多患者未意識到壞膽固醇對心血管的破壞力,甚至誤以為服藥會傷肝,不願配合治療;其實壞膽固醇的控制,要愈早開始愈好。
人體膽固醇七成由肝臟製造,三成是飲食和生活習慣(不運動、熬夜等)造成。即使如此,但葉宏一說,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對降低壞膽固醇仍是有幫助的。
葉宏一有位60歲的女性患者,因擔心骨質疏鬆,把全脂羊奶當開水喝,壞膽固醇遠遠超標,達到190mg/dl。葉宏一勸說,脂肪堆積在體內就會形成壞膽固醇,也會引發冠心病;她聽從醫師建議,開始不喝羊奶、也少吃蝦子,三個月後,壞膽固醇也降到130mg/dl。
2015年美國曾發布新的食物指引,認為食物中的膽固醇對心血管的影響,不再那麼重要,以致國內很多民眾誤以為蛋黃、內臟可以放心吃了。葉宏一澄清,美國的新食物指引是針對健康的人所做的研究,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高膽固醇食物還是要限制攝取。
有高血脂的人,先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少油、少吃加工食品,努力執行3到6個月,若壞膽固醇仍然沒有明顯下降,就應配合藥物好好控制。年節假日,千萬別讓壞膽固醇搞得「心」不寧。
Photo credi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via VisualHunt / CC BY-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