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江山交替端倪已現

陳 煒
user

陳 煒

1994-08-15

瀏覽數 11,950+

江山交替端倪已現
 

本文出自 1994 / 9月號雜誌 第099期遠見雜誌

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在南非宣布不參選下屆總統;黨內台灣省長提名角逐,既無地方派系基礎、知名度也不如張俊宏的前宜蘭縣長陳定南意外脫穎而出。施、陳的際遇,或可能是台灣政冶新世代來臨前的徵候。

過去幾年中,舉凡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國會改革、總統直選、福利國家,甚至黨內民主,民進黨都搶先國民黨一步,最後結果也發現,民進黨組織等方面雖師承國民黨,但在公共事務上的確常有「領先風潮」的作用,民進黨主張者,國民黨當局隨後都被迫採納;整個社會的趨向,不可否認相當程度受到民進黨的影響。

選民決定

見微知著,有人已大膽預言,民進黨老一代政治人物的時代即將結束,諸如黃信介、許信良、張俊宏甚至與美麗島事件有關的施明德、姚嘉文等一批台灣早期政治反對運動者,今後可能逐漸退居黨內「資政」,地位崇高超然,成為反對運動象徵性元老。但在實質權力分配上成邊緣人,只能出任中常委和全國不分區中央民代,因為他們的世代已了結。一向標舉領導台灣方向的反對黨正領先執政黨,走上新世代的路子。

國民黨內的權力分配是否也步民進黨的後塵,年底的省市長選舉將具有充分的指標意義,選民將以選票決定其正的政治世代交替何時開始。

這場國民黨的宋楚瑜、黃大洲和吳敦義對抗民進黨的陳定南、陳水扁和張俊雄,外加新黨趙少康的省市長寶座爭奪,各自代表的政黨、黨內的民主成分及決策模式、競選依靠的社會基礎和手段等均不相同,選舉的競爭動員和結果,將考驗台灣的選民「求變」的心思是否急迫。不可避免地,也將重畫朝野政治勢力的版圖,決定某些政治人物繼續叱吒風雲或退留育史。

但是,政黨或政治人物的進退反是其次,世代或風潮的交替才令人關切。金權、派系、鬥爭、利益交換、合縱連橫、僵局、運作、造勢不斷循環,很多人可能已厭煩無止無休的醜聞、爭議和日趨下流的政商勾結、指控和辯解,人們期待新形象人物的出現,帶動政治新氣象,淘汰那些舊世代中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的人、事和行為模式。

民進黨內的演變,是否有一葉知秋的訊息,正是省市長選舉最值得觀察的面向。

選民胃口改變的徵候,可從民進黨兩位省長條件看出端倪。論黨內派系背景,張俊宏是美麗島系大老、創黨大老,陳定南入黨甫年餘,無派系背景。

論本身條件,張曾是國民黨黨工、深諳政治謀略和合縱連橫,主張對國民黨「招降納叛」,迅速壯大民進黨基層實力,贏取執政權最重要;陳曾是台塑基層幹部,予人正直、有原則等印象,主張政黨應保持純潔,對選民負責,尤其查察涉及縣市議會正副議長賄選同志不留情面,得罪美麗島地方山頭。

論黨內資源,張陳實力懸殊,初選前張俊宏自信滿滿,又有以謀略、聲望見長的許信良為軍師運籌帷幄;而陳定南能依恃的,唯有理想和道德的堅持而已,外界事前都不看好他,但是民進黨過半數黨員卻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大家較陌生的陳定南。

部分政治觀察家認為,這說明了人心在變,政治世代在變,公眾的政治人物的標準也在變,標準不斷推陳出新,時代的巨流沖刷下,改革者很快可能淪為被改革者,政治的思維、政治人物的自我定位都在快速轉變。這個大環境下,政治人物的生命半衰期或將大幅減短,或許一兩年內,台灣可能出現驚天動地的內在變局。

徒具民主形式

變,可能是國民黨當局所忌諱的事。國民黨主政者這兩年來乘「勢」以「變」,造就了今天如日中天的黨政軍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但是台灣的民主是否真的脫胎換骨或者只是新瓶裝舊酒?多數有識者和知識分子在搖頭歎息之餘,大概只能期待在選舉中求解、檢驗。

這幾年所謂的民主改革,除了民主的形式外,我們的民主品質是否提升了?社會是否真的進步了?鞏固政權及領導地位的手法是縱容金權、黑道代表性人物縱橫政壇,賄選買票之外,多金可以巴結、結交權貴,利益輸送、特權肆虐或黑道漂白,金錢無所不能,「孫中山」可以打天下,F十六、幻象2000,台灣還有甚麼東西不能用錢買到(縱令是外交和進入聯合國提案)?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再看看最近國民黨內的省市長提名、修憲表決過程,所謂「程序正義」早已拋諸九霄雲外,「吃相難看」更如昔日風靡各地的「牛肉場秀」,時下政治運作幾已無品味或質地可言。

黨內初選公開講的是省市長人選絕無內定、一切依民主方式決定,但李登輝對宋楚瑜攬腰的肢體語言,黨工爭相恐後輸誠表態。等到吳伯雄宣布退選,三顧吳宅和李登輝拜訪吳鴻麟老先生,對吳退選言「感謝」、「敬佩」,「心中早有人選」的前提豈非不攻自破,又置黨內制度及廣大黨員於何地?

黨內流派鬥爭反覆權力清洗的結果,非主流派垮了,主流派內部因權位資源分配的爭奪,正不斷分化出新的非主流派,不斷分化、清洗造就出「表態」、「效忠」的政治文化。省府主席宋楚瑜公開赤裸裸地說,他對李主席是「死忠」的。

流風所及,上下一派表態效忠風氣,形式主義、媚上欺下、朋黨營私、陽奉陰違,行政革新、主權在民哪能不流於侈談,但醉心權力者何曾覺悟警惕?

再言修憲,縱然一黨修憲是黨內真心的企圖,也是民進黨不願背書後客觀必然的結果,但國大臨時會三個月來不曾好好討論過修憲案內容,卻寧可最後一、兩天倉促連夜表決,在通過票數都不清楚下完成號稱歷史性的修憲改革,所通過的憲法是不是為一人量身裁製,歷史和憲法學者自會有公斷,但「反正橫豎會照己意通過」的狂妄、粗魯、不避民眾口舌的態度,正說明權力高度集中的自負和自信。

權力愈集中,運作愈肆無忌憚,只重結果、輕忽過程、為達目的不計代價的案例,在當前的決策運作中正激增,核四預算通過過程、修憲、省市長提名決策都是實例。權力愈集中,也愈暴露當權者的過度自信,低估選民的自覺和判斷力。

「本土化」、「第一個台灣人總統」等乘「勢」而起的幸運,是否會永遠眷顧著國民黨和領導當局呢?在失去省籍武器的優勢、本土對本土後,誰又能保證下次選舉,台灣省不會被民進黨「光復」?以陳定南、張俊宏競爭中反映的徵候,國民黨實在沒有樂觀的理由。

眼前國民黨似乎面臨權力重整的關口,成為政治世代交替的契機。李登輝提名宋楚瑜競選省長,本身勢須為宋背書、站台演講,以對抗民進黨的省籍攻勢,李將把自已暴露在民進黨眾利口的砲火下。尤其預期李登輝極可能出馬角逐連任,下任總統選舉提前起跑,民進黨豈會輕易放過李登輝?

能破政經共生體?

宋楚瑜的坐大過快,如當選省長後握有數百萬選票的廣大民意基礎,加上宋的長於謀略和蓄勢手法,在黨秘書長任內得罪不少人,已被行政院多位獨當一面的連戰閣員及立法院的有力人士共同視為「整人專家」及「共同敵人」,認為宋一旦繼續坐大,下一個鬥爭對象即是連戰,因而興起危機意識。連、宋間的微妙情境,可能影響今後國民黨內全盤走勢。

黃大洲被屬意為台北市長人選,加深外界對李登輝的認識,選民會對國民黨重作評價。林洋港執意參選總統到底,又加深了國民黨可能的裂痕,這些都是隱憂。

敏感的政壇人士也注意到,行政院長連戰近來與李登輝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兩次出國訪問為連戰帶來很高的個人聲望,在立法院答詢,連戰對大陸政策、務實外交談來頭頭是道,印象中唯唯諾諾的連戰變了。外界品評連戰,拿他和李登輝比較的次數愈來愈多,中生代是否在下屆總統選舉接棒漸成話題,宋楚瑜的急行挺進連戰很難忽視,連戰成為日前可能「威脅」到李登輝的人,李、連間如有些尷尬,外界不會意外。

這一切因素交互作用和影響,都可能再次形成國民黨的內在風暴,重挫國民黨的聲勢和實力,刺激選民思考,強化迎接政治新世代的誘因。但是,國民黨傳統的黨機器、盤根錯結的農漁工商組織和軍隊以及龐大的政經利益共生體系,都將扮演維護國民黨政權的角色。變,可能在旦夕,也可能遲滯拖延,全在選民一念之間。

施明德萌生退選總統念頭,是源於對曼德拉重整南非的艱難興起的感歎,感於台灣社會潮流推進的快速。張俊宏的退選,預告許信良的總統之路將十分坎坷,黃信介等老一輩反對人士的後途更無庸贅言。未來的民進黨,將是類似陳水扁、謝長廷等背景者的天下。這就是民進黨的新世代,應有助贏得執政權。

相對地,國民黨內林洋港、邱創煥等一輩或將逐步淡出,總統是林洋港的最後一搏,路途畢竟艱苦。至於和林、邱同輩的李登輝,聲勢能否再創新高,省市長選舉結果是關鍵,一旦李登輝氣勢轉弱,台灣政治新世代即可能加速到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