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社會企業與CSR攜手並進 用商業力量改變社會

不再放煙火,永續企業CSR怎麼走?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6-11-30

瀏覽數 14,850+

社會企業與CSR攜手並進 用商業力量改變社會
 

由信義房屋、遠見雜誌共同舉辦的「信義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力講座」,第一場於11月22日下午在93巷人文空間舉辦。引言人陳一強是活水社企開發創辦人,以社企創投的角色,希望促成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投資。他首先提出社會企業的定義,簡單來講就是用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介於傳統的慈善機構與一般企業之間,社會企業的目標是思維模式的翻轉及更深層的改革,永續價值是社會企業最重要的責任與使命。

 

社企流:以資訊平台成為社會企業夥伴

社企流是2012年在台灣成立的第一個介紹社會企業的華文網站,作為社企的交流、知識及育成中心,並與企業的CSR部門合作,共同成為改變社會環境的力量,追求經濟、社會、環境三重基線的平衡發展。

社企流共同創辦人陳玟成提到,台灣目前只有18%的人聽過社會企業,其中有很多並不了解社企和慈善的區別。「社會企業」與「企業的社會責任」(CSR)兩者主要的區別在出發點不同,企業以營利為目標,而社會企業則是為了解決特定社會問題而存在。

以聯華實業與喜願共合國的合作模式為例,陳玟成建議企業CSR要永續經營,首先是找到願意耕耘的領域或合作夥伴,長期投入資源,並以「改變理論」等工具,來評估和衡量社會影響力。CSR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方式,包括運用本身專業協助社會企業,提供優惠方案協助社會企業成長,採購社會企業的產品服務,以及投資或贊助社會企業。

台灣的社會企業有幾項特徵,多半規模較小,農業相關占最大比例,且以年輕世代為主力。他們期望能兼顧公益和獲利的挑戰,顛覆傳統企業規模化、募資等準則,甚至終極的目標是隨著問題消失,並樂於運用企業投入CSR的資源。

 

綠藤:用發芽的精神創新創業

綠藤生機執行長鄭涵睿的母親是橘子工坊創辦人、父親是台大農藝系教授,他傳承了雙親的理念與know-how,並以傲人的學歷在金融業歷練過。綠藤的創辦人是三位二十多歲的台大財經系同學,他們從2010年開始賣芽菜、賣保養品、做大量的教育。綠藤追求更真實、更健康、更永續的生活,提倡不買不需要的東西,以及對環境、身體和社會不好的產品。

綠藤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芽苗栽培技術,營養價值高於一般蔬菜三到五倍,種植過程不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可以節省90%的用水。目前有超過300個通路、90%的超市都有綠藤的芽菜。他們也開發出市面上最天然的洗髮精和潤髮乳,但研究後發現乳狀產品對環境衝擊很大,且不是必要的保養程序,因此大力宣傳不使用潤髮乳和乳液。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鄭涵睿覺得創業最令他高興的,是進入一個非常正向的產業,有很多貴人主動幫忙。即使無法像過去在金融業領高薪,但他做得很開心、很有意義。令他驕傲的是,綠藤發表了全台灣第一本公益報告書,並成為全台第三家通過全球認證的B型企業。每年舉辦百場講座,並進到二十多所小學,從芽菜開始讓孩子認識食物與食品的差別。綠藤更在去年加入全球企業行列,共同在非洲打造世界最大的有機辣木田。

 

企業CSR、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

三方分進合擊

三位與談人共同提到,社會企業最大的挑戰在於管理與執行層面,以及人才的培育,除了理念的結合,還要建立有競爭力的團隊。現場包括積極參與協會運作的外商經理人、想成立社企的公益團體負責人,以及企業CSR執行者等,進一步針對社會企業的定義及實務運作提出相關問題。鄭涵睿指出,在企業內部推動CSR的實際執行上,負責人的堅持是關鍵。訂出規則後慢慢建立觀念,逐步帶動員工改變態度及行為。

陳玟成強調實踐公益理想不見得一定要成立社會企業,協會形式的非營利組織(NPO)也是另一種可能,兩者可以並行、互補及合作。一般企業與社會企業的合作模式,不像NPO以捐贈為主,而是用採購預算來執行。目前有個趨勢是同時成立協會與社會企業,以社會企業的營利來支持協會的發展。

關於評估社企的社會影響力,不能以獲利來衡量,必須建立更明確而多元的標準。目前是以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來評估非營利機構的績效。此外,明年將成立B Lab Taiwan,向台灣及亞洲推動B型企業的國際標準。南韓及歐美各國都已立法規範社會企業,目前新政府正準備大修公司法,社會企業也將搭上這班列車,進入制度規劃的下一階段,都是後續值得關注的發展。

 

更多信義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力講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