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總理貝東塔因為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的一段私下通話錄音外洩,引發外界質疑她過度親柬、損及國家利益,最終於7月1日遭憲法法院宣布停職。這起事件發生之際,泰國與柬埔寨的邊界緊張局勢也持續升溫,內外交迫的泰國政局,再度陷入動盪。
泰國總理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因為和柬埔寨前總理洪森(Hun Sen)的一段通話錄音外流,遭泰國憲法法庭調查,1日宣布,將暫停貝東塔總理的職務,由副總理蘇里雅(Suriya Jungrungrungkit )暫代。這使得泰國在與柬埔寨邊界爭議升溫之際,再度陷入新的政治動盪。
《紐約時報》報導,38歲的貝東塔,來自泰國一個強大且極具爭議性的政治家族,才上任不到一年,便面臨政治生存危機。
針對停職處分,貝東塔表示接受法院決定,並將盡快為自己辯護。「我會努力證明,對國家的用心和努力超過百分之百,」她再次道歉,稱與洪森的對話,並非為了個人利益。
這段錄音內容說了什麼?
《美聯社》報導,錄音中,可聽見貝東塔和洪森透過翻譯人員,討論邊界緊張局勢,以及是否應解除在致命衝突後實施的限制措施。
貝東塔在通話中稱呼洪森為「叔叔」,因為洪森是她父親、前總理塔克辛(Thaksin Shinawatra)的長年好友。
錄音內容指出,貝東塔勸洪森不要理會一位公開批評柬埔寨的泰國地區軍方指揮官,並稱該人為「對立方」,她也告訴洪森,有什麼需要可以直接告訴她,她會設法「安排」。
批評者指出,貝東塔太過討好洪森,尤其是對軍方指揮官的評論,損害了泰國的國家利益與形象。
貝東塔事後公開道歉,但堅稱自己無損國家利益,並解釋這些話語只是談判策略。
泰國和柬埔寨邊界發生什麼衝突?
兩國爭議起源於今年5月,當時,泰國與柬埔寨軍隊在一處雙方皆聲稱擁有主權的小規模邊界地區,爆發短暫交火。雙方都聲稱是出於自衛行動,這起事件也造成一名柬埔寨士兵喪生。
儘管兩國事後宣稱,已同意緩解局勢,但雙方仍持續實施或威脅採取非軍事報復措施,使緊張氛圍持續升溫。
泰國對邊界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幾乎全面禁止往返,僅允許學生、就醫者,以及其他必要情況例外通行。
柬埔寨則回應性地禁止播放泰國影視作品,停止進口泰國水果與蔬菜,抵制部分泰國的國際網路連線與電力供應,並中止自泰國進口燃料。
《美聯社》提到,泰柬邊界爭議由來已久,兩國共享超過800公里的陸地邊界,雙方時常因主權歸屬問題發生緊張。
主要爭議來自一張1907年法國殖民時期繪製的地圖,用來劃分柬埔寨與泰國的邊界。柬埔寨以該地圖主張領土權,而泰國則認為該地圖不準確。
最著名且最激烈的衝突,曾發生於擁有千年歷史的柏威夏(Preah Vihear)寺周邊。1962年,國際法院(ICJ)將該區主權裁定歸柬埔寨,這項判決長期困擾泰柬關係。
2011年,兩國軍隊多次衝突,造成約20人死亡、數千人流離失所,柬埔寨再度將案件提交國際法院,該院於2013年重申維持原判,至今仍讓泰國難以接受。
如同柏威夏寺的爭議地區,柬埔寨目前正就多處邊界爭議地區(包含此次致命衝突地點),再度向國際法院尋求裁決。
泰國方面則表明,不接受國際法院對爭議區域的管轄權,並強調雙邊爭議應透過現有的雙邊機制解決,其中包括 2000 年成立的聯合委員會,用以技術性討論邊界測量與劃界問題。儘管如此,柬埔寨表示,案件已正式提交國際法院,並聲稱不再接受雙邊機制下的對話。
雙方陷入言詞交鋒,顯然是為了平息兩國邊境內部的民族主義壓力,使得緊張局勢持續升高。
《美聯社》也提到,泰柬兩國間不只是有關邊界上的不合,也深植於數百年前彼此作為古代帝國競爭對手的歷史仇恨。即使進入 2025 年,這種敵意仍未消除。柬埔寨曾因法國殖民統治,以及1970 年代赤柬(紅色高棉)政權的殘暴統治,而發展遲滯,遠遠落後於泰國。
此外,兩國也曾為文化資產主張發生爭執,範圍涵蓋拳擊、面具舞蹈、傳統服飾,乃至料理。
動盪連連,泰國政局多年難穩
泰國除了要處理與柬埔寨的邊界爭端,還要面對國內的政治局勢動盪。
《紐約時報》報導,泰國數十年來一直在政變與抗爭之間循環,王室和軍方體系長期打壓任何挑戰現狀的勢力。自 2000 年代初以來,軍方已兩度推翻由塔克辛領導的民選政府。
2023 年大選中,選民明確拒絕軍方統治,但得票最多的前進黨(Move Forward)被阻止組建政府,最終遭到解散。
數月後,塔克辛所屬的為泰黨(Pheu Thai)上台,其盟友賽塔(Srettha Thavisin)成為總理,但不到一年,就因倫理爭議遭憲法法院免職,由貝東塔接任。但自上任以來,貝東塔一直被外界視為塔克辛的傀儡。
而貝東塔與洪森的錄音外流後,就遭到執政聯盟與反對派國會議員的譴責,紛紛要求她下台。此外,貝東塔執政聯盟中的第二大政黨泰自豪黨(Bhumjaithai),也於上月退出聯盟,更使她的處境雪上加霜。
目前尚不清楚法院何時會對貝東塔的命運做出裁決,不過法院聲明指出,她有 15 天時間為自己辯護。
目前,貝東塔試圖至少保住另一個職位,泰王瓦吉拉隆功(King Vajiralongkorn)同意的新內閣名單中,貝東塔讓自己兼任文化部長,並在1日宣誓就職。
泰國過去曾有被停職的總理回鍋先例。2022 年,法院在審理其任期爭議期間,曾暫停前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的職務,但五週後他重新擔任總理。
然而,即便貝東塔回歸總理職務,她的政治生涯也已經搖搖欲墜。上個月一項民調顯示,她的支持率,已從數月前的30.9%,驟降至只有9.2%。
通話外洩事件不僅使貝東塔的政治生涯陷入危機,也讓泰國長期未解的邊界爭端,以及國內政治分裂再度浮上檯面。
隨著泰國執政聯盟出現裂痕、法院調查展開,外界關注貝東塔能否如前任總理帕拉育般「回鍋」復職,或將成為塔克辛家族另一位黯然下台的代表人物;而泰柬兩國間的敵意與歷史糾葛,在這場風波中也再次被點燃,為東南亞政局增添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