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

怕失敗、缺乏創業精神 實踐力低落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6-11-24

瀏覽數 49,850+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
 

(左起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陳意文、經濟部中小企業長葉雲龍、遠見雜誌主編陳芳毓)

你有沒有感覺,近幾年來,身邊愈來愈多人討論創業,甚至毅然離開職場,真正創業去?為了解創業者是否具備必備的資源及能力,2008年起,世界直銷業龍頭安麗每年發起全球創業報告 (Amway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port, AGER),今年共有45國、超過5萬位受訪者參與調查,台灣今年首度列入全球創業報告調查範圍內。

在今年的調查中,《遠見雜誌》與安麗合作探討台灣人對於創業的態度及想法,結果顯示,台灣是全球人口中最想創業、卻最不敢創業的地方。當問到「你認為創業是好的職涯發展嗎?」台灣人答「是」的比例達70%,遠高過全球平均值56%。再問到,「你承擔創業的壓力決心」時,台灣人同意的比例只剩32%,低於35歲的人口更剩下27%,遠低於全球平均的49%。

發現1〉創業意願高,首重實現自我價值

安麗調查指出,台灣有88%受訪者對創業抱正面態度,高過77%的全球平均。其中,35歲以下的台灣人對創業正向態度更高達91%,超過中壯年。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_img_1

不只想創業,多數台灣人也認同,創業是大勢所趨。當問到,「認為台灣市場自雇/個體經營的趨勢是?」時,55%認為,台灣人五年內「自雇」(薪水直接由客戶提供)的比例將增加,這個數字也遠高過全球(39%)與亞洲平均(45%)。而且年紀愈輕的台灣人,認為自雇者將增加的比例愈高。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_img_2

可能因創業氣氛熱絡,台灣人對於市場開發相當樂觀。安麗調查發現,台灣人對於「開發新客源,並向他們提供產品或服務感到自在」的比例達63%,也高過亞洲與全球平均。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_img_3

參與安麗調查的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主任陳意文指出,台灣人認同創業、想創業,卻不會真正創業,代表台灣人「愛上對創業的美好想像」。陳意文認為,人們有多渴望創業,代表對經濟現狀有多不滿。台灣經濟低迷,加上長年低薪資、高工時;35歲以下的年輕人出社會時,台灣又正邁入薪資停滯期,對職場失去期待的人,只好「把創業當成避風港。」

陳意文

安麗調查也呼應了這個推測。對台灣受訪者而言,創業最有吸引力的是「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個人理想」,100人中有79位會因此創業;其次為「能更好地兼顧家庭及事業,享受生活」與「不再受雇於人,當自己的老闆」。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_img_4

發現2〉誤解創業價值,實踐力低

然而,這些是好的創業理由嗎?事實上,創業核心價值不在「開店」,而在「行動」;不在「模仿」,而是「創新」,不僅要自我實現,更要改善社會。這對把「做網拍」「開咖啡店」都視為創業的台灣而言,是重大觀念衝擊。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認為,台灣有創業,但創新能力不強,導致創業可行度受挑戰。

 

劉維公

經常輔導創業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葉雲龍也說,創業者成功與否與人格特質有關,通常他們不會怨天尤人,且知道創業是一條不歸路,時時思考每一步、下一步要怎麼走。

葉雲龍

發現3〉眼高手低,再多資源都不夠

專家的觀察,呼應了安麗調查中最重要的發現:台灣人渴望創業、對環境樂觀,但創業能力與堅定度不足。安麗將「渴望度」(創業渴望程度)、「可行度」(對創業的準備)與「堅定度」(承擔壓力的決心)三個指標,定為「安麗創業精神指數」。台灣與全球的指數皆為50分,但「堅定度」卻偏低。

在台灣70%的人同意「我認為創業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職涯發展機會」(渴望度),只有47%人認同「我擁有一切創業必須擁有的技能和資源」(可行度);而當被問到「我的家人和朋友永遠不可能說服我打消創業念頭」(堅定度)時,同意度更只剩32%。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_img_5

其中,35歲以下年輕人的數據滑落幅度最驚人。渴望度高達76%,可行度腰斬至37%,堅定度更只剩27%。反觀全球與歐美,渴望度、可行度與堅定度相距不到10%,代表他們想到就會去做。

創業行動力關鍵差異〉別只教創業,要教創業精神

台灣創業資源俯拾即是,許多更指名給年輕創業者,為何他們仍覺得不足?關鍵歧異點還是教育。

首先,台灣的教育不容許犯錯,但「容錯」是重要的創業精神;其次,「創業家即使沒有資源,也會無中生有,所以出問題的是創業精神,」陳意文認為,台灣把「創業精神」與「創業教育」混為一談。

他補充,創業精神才是最珍貴的心理資源,沒有創業精神,給再多資源,創業者看到的都是錢不夠多、空間不夠大、機會不夠好。因此年輕人會不斷抱怨、覺得沒有出口;但就算握有資源,一旦旁人質疑,還是會信心崩盤。

陳意文建議,台灣或許可以參考國外製作「創業精神教育白皮書」,規劃從中學到大學、社會教育,各該提供什麼樣的創業精神課程。讓想創業的人去創業,不創業的人留在企業,還是有創業精神,商業環境才是健康的。

安麗全球創業報告(Amway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port, AGER)是由安麗公司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合作的全球創業報告。今年的調查涵蓋台灣共45個國家,訪問超過5萬名民眾,主題為「創業環境的變動」,深入探討更多國家工作環境的持續發展,並包含「安麗創業精神指數」(AESI),此指標涵蓋三項次指標,包括渴望度(Desirability)、可行度(Feasibility)、堅定度(Stability)。

《2016全球創業報告》70%台灣人渴望創業_img_6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