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資策會陳明義技術長、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許士軍、資策會科法所蘇彥彰律師、資策會科法所羅育如博士、易威生醫董事長 李世仁、上銀科技資深經理 郭長信及GOGORO法務協理 李開台一同合影)
台灣企業在全球創新趨勢的競爭環境之下,各產業對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及策略,成為影響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為提升企業對智財權議題的關注,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下、《資策會科法所》與《遠見》雜誌合作,11月14日假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論壇,以「掌握關鍵智財、成就產業創新」為主題,鼓勵企業積極進行智財佈局,以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資策會技術長陳明義致詞表示,行政院繼2012年通過智財戰略綱領,今年起開始推動創新產業,作為未來我國產業發展核心。而創新產業抑或知識經濟發展,智財權扮演著關鍵不可或缺的角色。資策會科法所長期擔任政府在科技法律與產業政策重要的智庫單位,將繼續協助政府推動符合產業需求的智財政策,健全環境以促進產業發展。
配合創新產業發展 國際間智財政策已悄悄轉向
資策會科法所創意智財中心蘇彥彰律師以「日韓智財政策演進及未來走向」為題,指出目前日本的智財戰略方針,已從「保護」進入「活用」的階段,強調擴大及進化智財創造循環,以強化智財全球競爭力。日本政府在2013年制定「智財政策願景」,對於未來十年智財政策,明白表示要兼顧工業智財權及文創智財權發展。並於2016年度計畫具體宣示,推動工業4.0相關3D列印、文創產業相關AI創作保護與運用。
同樣的,韓國在2011年通過智慧財產基本法,以五年為期推動國家智財基本計畫以來。第一回基本計畫已在2016年結束,2017-2021年第二回基本計畫即將展開,亦將資源投入聚焦於三大重點面向,包括AI、3D列印、IoT等新技術投資,強化高附加價值智財創造;改善智財保護制度,支援中小企業於國內外市場的維權活動;以及育成相關智財服務業,活化智財商業活動,以因應產業轉型需求。
當前台灣面臨全球化的強烈競爭,臨近日韓兩國國家級智財政策發展,不約而同地著重對中小企業的創新保護與海外發展支援,可作為我國智財政策應對創新產業發展、貼近國際趨勢與時精進之參考,以符合產業界需求。
創新產業研發投入 倚靠智財布局轉化為價值
若從我國智財總體數據趨勢分析觀察產業智財發展情況,科法所創意智財中心羅育如博士則提到科法所從2012年開始,每年進行上市櫃公司智財問卷調查,今年則以歷年調查結果為基礎,與台、日、韓、中、星、美、以色列等國際現況進行比較分析。
以研發經費、研究人力、學術研究發表、專利申請、智財支出與收入分析等總體智財數據分析結果,觀察到台灣政府與企業之研究發展經費逐年增加,但研發投入年增率呈現緩降趨勢,韓國則持續居世界之冠。
從台灣上市櫃公司問卷調查中發現,企業開始意識到營業秘密的重要性,且期待政府主動提供企業海外智財風險資訊,及線上專家諮詢的即時服務。此外,研發投入高的企業除自行研發外,也呈現具有包括授權、委託研究等多元智財取得管道之特色。
最後,研究歸納指出,台灣企業在研發投入逐年提高的情況下,近年來智財貿易逆差已逐漸減少,顯現出研發投資效益逐漸展現;但不可忽視的是,中韓研發投入快速增長,且都有國家級智財策略。我國產業能否保持競爭力,應持續關注其布局動向。
緊密結合企業經營策略 才能發揮智財布局價值
會中交流論壇也邀請到生醫生技、綠能科技、精密機械三大產業代表,從產業觀點分享智財創新現況,以及企業智財管理運用的實務經驗。與談人包括易威生醫董事長李世仁、GOGORO法務協理李開台、上銀機械資深經理郭長信。
引言人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暨台灣董事學會理事長許士軍首先呼應科法所對於國際趨勢的研究,強調研發經費投入未必可獲得相對應收益。企業應將智財布局納入企業經營策略一環,結合人才、組織、市場等管理層面的要素,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易威生技董事長李世仁提出,所謂的智財布局,絕非單指單一專利本身,而需要考量產業特性、市場需求而定。以生醫產業而言,還須配合藥品開發、臨床試驗等期程,挑選合適時點、地區作布局,才能達成獲利最大化。此外,以產品為核心,智財將可作為與同業或上下游廠商間談判的利器。妥善為智財進行估價,進而進行授權、或是併購評估,是生醫產業經營上應具備的技巧。
上銀機械資深經理郭長信表示,近兩年投入研發經費占比約為5%,相對應申請專利件數已破千件,故如何妥善管理各項智財,是運用智財的前提。為此,上銀已導入TIPS智財管理系統,讓智財管理更有效率。而一般來說,智財保護切入面向有製造端與市場端兩種面向。以精密機械產業而言,由於屬傳統產業轉型,設廠製造的門檻較低,故申請上較以布局於需求端之歐美國家為導向。申請類型亦不見得以發明專利為限,新型、設計專利在精密機械產業亦是不可忽視的利器。
GOGORO法務協理李開台表示,GOGORO的定位為能源公司,核心技術在於建立電池交換的生態系統。故布局策略上,便會聚焦在電池相關應用的智財保護上。由此出發,電動機車將只是產品之一。以核心技術跨足不同產品領域的作法,將是掌握特定關鍵智財的新創公司,在經營策略上可參考的。而在掌握關鍵智財後,下階段可思考的是,評估採取開放或是封閉策略,以擴大市場規模。例如Tesla便選擇開放專利使用,以自然形成業界標準為目標,此亦是智財結合企業經營的實例之一。然而,配套的營業秘密管理,便須加倍重視,才能在開放的同時,維持企業競爭力。
關於新創公司在專利布局上的阻礙與機會,李開台認為專利申請所費不貲,或許政府可多提供智財教育訓練、智財檢索的支援,以降低其他新創公司投入智財布局之門檻。另外,許多新創公司、中小企業的目標市場,多在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當地智財風險、法規制度,企業多半陌生,亦無專業人士可諮詢。對此,政府或可多方收集各國智財資訊,提供免費資源,以減輕新創公司負擔。
產學密切合作 將創新技術導入資本市場
針對產學如何接軌,李世仁董事長指出,全球創新技術產出有八成來自學研,但需要轉移到業界,才能跟資本市場、金融業及全球同業接軌,發揮價值。他觀察到近年政府已大幅放寬產學合作限制,特別是放寬學研研究人員到業界兼職,期許此點未來在實務發展上能真正落實。因為技術移轉並非單純專利授權即可達成,研發人員的持續支援,才能有助技術商業化的成功。
郭長信也發現近年來大學升等已不侷限於論文發表,專利申請也納入評比項目,對未來產學創新發展樂觀其成。李開台則提出產學合作有助於產品的精進,新創公司可考慮先發展關鍵技術,再針對產品的周邊開發、精進上,尋覓學研機構合作,在兼顧營業秘密前提下,降低研發成本。
資策會財法所創意智財中心主任陳益智表示,市場、研發與智財三者必須同步策略思考,研發必須有智財的保護、智財布局必須考慮市場。資策會長期輔導中小企業進行智財管理制度建置與智財策略的形成,並協助針對海外市場拓展時,留意可能的智財風險。針對業者在營業秘密保護的需求上,資策會已設計營業秘密指引,可協助企業找出風險漏洞。政府在智財戰略綱領推動下,有多項智財輔導措施,協助提升企業智財管理能力,歡迎業界多加利用。(經濟部技術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