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一個台灣四個世代臉譜 退休命運大不同

累積財富困難 千禧世代面臨「老貧」風險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6-11-01

瀏覽數 109,800+

一個台灣四個世代臉譜 退休命運大不同
 

一個台灣、四種世代,退休命運大不同!《遠見》與「施羅德投信」合作獨家調查,將台灣人口分成四個世代:「千禧世代」(網路世代,25~34歲)、「X世代」(35~50歲)、「黃金世代」(51~60歲)與退休世代(61歲以上),分析跨世代的理財觀、消費觀、生活觀、工作態度,乃至於退休準備。

本次調查結果有三大發現:首先,世代間的財富傳承將會愈來愈少,財富逐漸從房地產轉移到儲蓄存款;第二,「養兒防老」的觀念愈來愈淡薄,因為社會結構轉變,未來千禧世代甚至可能沒有家庭或子女的支撐;第三,各個世代的理財觀念都偏保守,較傾向定存、保險等保守型商品。

這些發現也伴隨著三大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小確幸」仍是年輕人對於生活的主打價值觀,千禧世代在工作之外愈來愈重視生活品質,然而在長遠的理財規劃上卻有不小的資金缺口,將面臨「老貧」風險。再者,各世代的資產活化程度都很低,即便是資產累積較豐厚的較年長世代,也有不夠活化資產的問題,為退休生活埋下隱憂。第三,各世代對退休理財的認知與實踐程度都偏低,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制度與理財教育。

記者會現場邀來年輕世代代表、大直高中公民教師黃益中以及年長世代代表、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來談談各世代的財富處境與對退休生活的期待,而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則提出退休投資建議,論壇由《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主持。

退休命運大不同

圖左起黃益中、成之約、巫慧燕、楊瑪利。

「我就是魯蛇世代的代表,我們其實是很衰的世代,我37歲了,還是買不起房!」黃益中說,曾經以為「成家立業」就是要擁有一棟房子,卻發現即便自己月入八萬,但研究了多年房市,還是不敢下手。因為一旦買房,一定有一半的月薪要繳房貸,而且根據統計在台北市生活平均花費至少兩萬五起跳。

「這樣算下來(月薪)都乾了,只能對父母說拍謝,養不起啊!至於生孩子,我生一個就已經對國家是大恩大德了!」他苦笑說,自己對退休的想法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黃益中

被歸類為「黃金世代」的成之約,則說自己的世代其實不若表面上看來的美好,因為在台灣經濟起飛前,他們也曾有過物資缺乏的苦日子,所以他給自己的世代另一些詮釋:「憂患世代」「變革世代」與「利他世代」,因為根據《遠見》調查,這個世代轉移財產給下一代的意願也是最高的。

那麼,對退休規劃,有沒有跨世代的解方?巫慧燕端出「全民退休運動ABC」,讓勞工可以盡早預約退休幸福存摺。

巫慧燕解釋,所謂A就是「態度」(Attitude),準備退休金應該成為一種習慣,例如勞工在勞退方案中自願提撥6%進入自己隨身的退休帳戶中,假設一個人月薪三萬元,自提6%,等於一天60元,少喝一杯咖啡就有這些錢,在年報酬率3%的前提下,30年後這筆錢就會大於100萬元。

政府也應該以理財教育來加強全民的「退休IQ」,例如將退休理財列入大學課程中,並宣導「勞退」屬個人帳戶,不會有破產之虞。

巫慧燕

她說,B則是行動(Behavior),政府可以比照美國等國家,透過「自動加入」的制度設計,讓勞工在沒有說不的前提下,自動在勞退制度中自提6%,以提高退休資產的累積速度。

C則是選擇(Choice),巫慧燕呼籲政府開放退休金勞工自選機制,讓勞工自己依照年齡與可承受的風險屬性,自主決定投資選項。

「年金改革之後,才是問題的開始,而非結束!」成之約警示,年金改革不管怎麼改,方向一定是降低所得替代率,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勞工在退休後必須重返職場,或者延後退休,這都將對勞動力的新陳代謝產生衝擊。

成之約

《遠見》調查指出,兒子與政府愈來愈不可靠,退休理財只能靠自己!巫慧燕提醒,退休投資心法就是「簡單,並隨著生命週期調整資產配置!」她舉例,工作後的第一個十年,投資報酬率目標可以是通膨率加上五%,第二個十年是通膨率加上三%,而最後一個十年則是通膨率加上一%。

但,不管如何,退休理財現在就應該開始,並且長期持續。她指出,根據統計,過去40年,全球股票的投資平均報酬率有8.7%,若投資40年,就可滾出14倍的報酬。

四個世代的退休挑戰

資料來源:施羅德投信整理

 

勞退ABC 預約幸福退休存摺

千禧世代

(25-34歲)

X世代

(35-50歲)

黃金世代

(51-60歲)

退休世代

(61歲以上)

面臨家庭支撐退休的力量式微

面臨家庭支撐退休的力量式微

沒有進行投資理財比例高

沒有投資理財比例高

需求花費多元,對退休生活期待高

多為三明治族,生活負擔最高,更難累積財富

投資理財集中在定存、保險。

退休金有依賴子女的現象

理財意識高,但沒有積極作為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投資保守,集中在保險、定存,距離退休時間縮短中

 

面臨長壽風險

資料來源:施羅德投信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勞工

政府

Attitude 態度

踏出第一步,積極準備退休金

改變消費觀念、退休準備成為習慣

從教育著手,提升全民「退休IQ

提供手冊、手機APP,資訊流通更廣。從學校推廣,也要求企業提供退休制度教育訓練

Behavior行動

薪資參與提撥,開始定期投資準備

企業提撥6%+個人薪資提撥6%+個人第3支柱定期投資

建立制度,協助勞工參與

1. 以制度克服人性慣性,提供勞工「自動加入」、「逐年加碼」等薪資提撥機制。

2. 設立免稅投資帳戶,鼓勵勞工個人投資,增加第3支柱退休準備金。

3. 創造銀髮族友善工作環境與再學習/提升技能的機會,補充就業市場短缺並活化銀髮族資產

Choice選擇

不同年齡,選擇不同產品

年輕族群承擔較高風險,選擇積極成長型商品;年長族群降低波動,選擇保守收益型標的或延壽年金保單作為退休後收益來源

與民間業者合作 開放勞工自選機制

除維持現有政府管理退休金方案,增加其他投資選項供勞工選擇。

1. 建立統一且具經濟規模可供自選退休產品之平台。

2. 提供簡單且合理數量的退休產品,如投資結果導向或生命週期產品,並且建立完善之諮詢人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