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格蘭發展高科技的過程中,關鍵性的優勢在於人才及培訓人的教育體系。
蘇格蘭學校中主修科目多,而且包含科技理工及人文訓練,使知識更廣泛。例如,十七歲的學生,大概已經修了五個科目,若在威爾斯,十四歲學生可能只修兩個科目。蘇格蘭受過專科以上教育人口的比例,是全英國最高,向外輸出高教畢業生人數,則為全歐最高。
人才充沛,有利於高科技發展,美國史丹福大學普做過研究,指出蘇格蘭在光學科技、半導體和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發,名列全球前茅。
企業與學校互動
企業和學校的互動,也是影響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日本NEC公司就派人在愛丁堡大學設研究中心,是全英第一個在學校製造半導體的例子。而很多科學園區就設在大學裡,園區公司和學校人員一起工作,使學校和商業環境結合,也可直接接觸到商業化量產。
對蘇格蘭來說,有研發能力但如何量產化是當前有待努力的目標。
研發人才對蘇格蘭不是問題,目前摩托羅拉(Motorola)的歐洲研發中心,及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對比零件設計也都在蘇格蘭。但所有的研發成果,卻不見得全部能商業化量產。
例如LCD(液晶螢幕)中的矽晶片,最早是由蘇格蘭開發出來,但日本的夏普(Sharp)、卡西歐(Casio)等公司將之量產化,利益全歸日本;視頻晶片也是一樣的情況。蘇格蘭的創新力很強,但要學著量產及商業化,這不見得是障礙,不過的確是需要改善之處。
現在蘇格蘭工業局新成立創業部門(Business Start Department),針對新公司提供資金、設備等補助,幫助新公司發展,尤其是加強商業化的能力。而在商業化方面,台灣就相當擅長。
從產業的角度看,蘇格蘭和台灣也有許多共通點。雙方都以電子產業為基礎,如蘇格蘭最重要的出口品電腦及通訊、軟體等。尤其現在都發展軟體業,蘇格蘭沒有像微軟這樣的大公司,台灣也是,但雙方都是深具潛力的國家。
蘇格蘭希望吸引台灣廠商前來,這對雙方都有利。蘇格蘭可以引進台灣的產品及技術,台灣也可以藉這個機會開發新的市場,希望將來雙方能以合資的方式開始合作,更進一步拉近彼此關係。
(林惠君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