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小魚蝦的大戰略

徐宗懋
user

徐宗懋

1994-06-15

瀏覽數 16,700+

小魚蝦的大戰略
 

本文出自 1994 / 7月號雜誌 全球頂尖華人系列報導:馬友友

新加坡經營對外關係的手法,可以引用該國國情報告中的比喻:新加坡有如一條有毒的小蝦,如果你想吃它,就要準備付出很大的代價;新加坡也如一條小魚,必須置身在許多大魚之間才安全,因為任何一隻大魚想獨吞,都要顧忌其他大魚的反應。

李光耀的國際觀

新加坡是很小的國家,並沒有足夠的國力支持它的發言力量。如果不是李光耀個人的才氣和能力,新加坡不會在國際間如此受矚目。而李光耀的外交觀念,大概有幾點:

第一、美國應留在亞太地區,做為一個平衡、被信賴的力量,這是新加坡一切國策的根本。

這個策略,使新加坡與美國發展出重要的戰略合作基礎。因為新加坡是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戰略合作者,雙方站在平等地位,這使新加坡擁有討價還價的本錢,美國不願為小事傷害根本利益。新加坡並沒有讓美國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但它採變通方式,低價出租維修場地,既把美國留在亞太,又不會引起鄰國的疑慮。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若干事件上,新加坡可以對美國採取些強硬態度,例如驅逐外交官、保護野生動物,或是鞭笞事件。但日本、韓國和台灣對美國卻始終強硬不起來,主要就是來自這些國家對美國在政治與軍事的依賴度。

第二、新加坡反對日本擴軍,而她希望美國留在亞太,主要就是要平衡中共與日本之間的不信任。從歷史看,中日之間有矛盾,而中共與東南亞國家之間有猜忌,這些情結很難短期內敉平。一方擴軍,另一方也會擴軍。假設把美軍在關島、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維修基地,換成日軍或中共軍隊,那麼亞洲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第三、李光耀支持中共改革開放,反對美國把人權和貿易制裁掛勾。他不認為中共現階段有實施民主憲政的可能,但看好中國大陸的細濟發展。他希望新加坡成為大陸的窗口,也在江蘇的蘇州開發工業城,把新加坡模式移植到大陸,用一種無聲的方式,把現代化經營生活的概念,靜悄悄地裝到大陸內部,如果成功,那將是思想與情感的巨大變化,比任何壓力都有效得多。

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總是用一種東方式的,朋友或戰略合作的方式,來經營對外關係。

新加坡也一直在催促中共,明確表態沒有在東南亞擴張勢力的野心,這當然也是為了新加坡本身利害。

對兩岸關係,李光耀贊成雙方合作,甚至願意協助兩岸領導人會面。從若干動作來解釋,他也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以確定台灣為一個政治實體,但不主張以主權國的地位,加入國際組織。

第四,加強東南亞國協的功能與合作,把東協組織政治性的合作層次再提高。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政治上,新加坡採取睦鄰的「掮客形」外交方式--拉關係的方式。經濟上也是如此。舉蘇州工業城為例,新加坡擅長城市規畫和基礎建設,對先進的設備資訊也較為靈通,她賣這方面的軟體和經驗,在投資方面就找國際性廠商去投資。

台灣條件不足

從這個角度看台灣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直率地說,我認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先決條件是不能和任何地區有政治性的對抗,希望成為航運中心,卻和鄰居有對抗,根本就是矛盾的。

其次,今天香港和新加坡的條件A都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這涉及大量軟、硬體及人才,這是英國人在那裡經營上百年的深厚基礎。還有,其他地理和歷史條件,大量的通訊、設施、金融人才和文官也都不是一蹴可幾。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營運中心,不能對人員、資訊、物資的往來,有任何管制,光這一點台灣不知到哪一天才能辦到。

台灣成批的官員數度前往新加坡,為什麼不能師法新加坡模式?我想最重要是因為不瞭解。而且現在台灣人有些成見,總認為台灣現在已經民主化、自由化,非常符合國際化準則,就一下把別人都看扁了,而且對別人的優點視而不見,其實台灣有很多事差別人一大截。

我們看台灣現在積極推動的所謂世界潮流,有許多是世界三分之二人口反對的觀念。前些日子,國際特赦組織來台灣要求廢除死刑,認為這樣才能符合國際認可的標準,天曉得那是什麼國際標準。台灣常常戰戰兢兢去符合所謂國際標準,然後當被逼到那個標準,又用很高的眼光去看其他國家。這是一種殖民心態 一方面不喜歡人家壓迫他,但一旦別人把他壓迫成這樣,又有點優越感。

南向政策也是一樣。原本因為中共有壓力才南向,但又用一種優越感來看南向,一付我比你進步、支援你辦工廠的態度,其實東南亞國家並沒有那麼看重台灣。

在最近這幾年,新加坡對外關係的基本哲學又有些不同。以前,因為新加坡是個由華人、印度人、馬來人所組成的國家,為了便利內部整合,所以和這些種族的國家都保持一定距離。現在,她已經過了這一關,所以現在新加坡主張,為了本身利益,中國人和中國、印度人和印度、馬來人和印尼、馬來西亞,全面去發展關係,利用人際、種族關係,去開發新加坡最大的擴張潛能,所以有李光耀推動大陸投資,而吳作棟致力印度投資的動作。藉此,未來新加坡也將繼續創造他們在大魚之間更安全與更高利益的生存空間。

(徐宗懋為中國時報總編輯特別助理)

(林文玲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