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台灣各大媒體與社群網站,廣泛流傳一份「你的母校溺水了嗎?2016大學退場名單預估排名」報導與名單。內容指稱,2016這一年是大學退場警鐘被敲響的一年,未來會有許多大學被送進加護病房。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只用學生數、註冊率等數據算出退場排行榜,「太粗略了」,尤其是宗教辦的大學有廣大信徒支持,「怎麼可能會倒?」
但是楊玉惠透露,教育部正擬訂「高教轉型條例」草案,會趕在本會期送立法院, 等通過後,會公布大學轉型輔導名單。這是教育部首度將高教創新與轉型輔導脫勾,立法處理高教轉型退場問題。她表示,草案中有一條規定,教育部須公布列入轉型輔導的大學名單。該草案已列入優先法案,本會期一定會送進立法院審理。
「你的母校溺水了嗎?2016大學退場名單預估排名」一文中指出,大學適齡人口(1~4年級,各年出生人數總和)在過去10年走勢平緩,2015適齡人口約130.4萬人,是最後一段好日子,這個現象在2016被打破,到了2020年只剩109.6萬人。
這一段下坡路,要一直到2028年才會結束,堪稱「大學版的雷曼事件」或是「大學版的經濟大蕭條」。「我們確信大學退場這件事一定會發生,對!就是100%,」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且將長達12年,採用公開的政府數據,導入一個簡單但不失合理推估模型。
假設適齡人口的大學就讀比率不變(過去10年平均約78%),大學(不含研究所)在學人數將會由2015年的103.5萬人(頂峰為2012的103.8萬人),下降到2020年的85.7萬人,消失的學生數為17.7萬,5年下來,消失的學費合計約為470億新台幣。
該報導強調,學生跟家長的動作,是最實際的,參考2016招生缺額比率,缺額人數,2015註冊率,學生人數,進行計算。
2016缺額人數為13336人(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合計)。目前台灣各大學的學生人數,中位數為7890;學生人數這一項,低於5000人才納入計分;5000人以上,此項為0分。醫學院為主或是具有政策面支持的學校是例外。此外,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法鼓文理學院,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興國)屬性特殊,不列入計算。
低於10分的學校,基本上就是安全名單了,除非是自己搞砸了,單看註冊率這一項,國立科大(平均超過98%)明顯高於國立普大(不到95%),這是出現一點分數小差距的原因。
台灣觀光學院被列在退場高危險名單第1名,台灣觀光學院劉國成校長發聲明稿表示,該網站以政府的公開數據,臆測哪些學校已經陷入退場危機所作的推論,「實無法苟同且深表遺憾」,用學生人數及註冊率數,評斷學校好壞,對學校造成傷害。該校今年獨招成績進步,招生逆勢上漲,這份排名對學校名聲傷害很大,校方正在評估是否提出法律行動。
劉國成指出,世界一流的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從大學部到博士班,全校學生約一千人,用學生數來看一所大學是好是壞,很沒道理的。
名列退場第14名的東南科技大學校長李清吟則指出,該網站統計方式有問題,學校將對該網站提告。他說,該網站只以2015年數字評比,學校母數太高,所以才顯得缺額多,「學校招100、缺10個,和招1000、缺100人,一樣都叫做9成註冊率,但可以相比嗎?」
面對少子化的衝擊,李清吟指出,各大學招生確實比較困難,但不能單獨拿一年來定生死;難道送醫院的病人,就表示統統都是瀕臨死亡嗎?」
排名退場第8名的遠東科大副校長楊昌裕則表示,今年招生名額開很多,加上少子化,招生困難,但該校零負債並有存款,還是三創典範大學,連續13年專利數居全國大學之冠,連續10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獲獎學校,也是典範科技大學,對於此份排名「不能接受」。大學好壞,不是只看註冊率和招生名額。
華梵大學也表示,該排名計算方式不明確,不予置評,該校連續9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且名單上,台大還輸給亞東技術學院、亞洲大學、文藻外語學院等,質疑「這份名單可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