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契約理論2學者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契約理論奪獎 桂冠得主:驚訝且開心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6-10-11

瀏覽數 27,350+

契約理論2學者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二○一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十日揭曉,在美國任教的兩位學者哈特(Oliver Hart)和荷姆斯壯(Bengt Holmstrom)獲獎,表彰他們在契約理論上的開創性研究。該理論涉及了保單設計和高階主管薪酬,甚至是監獄管理等領域。

法新社報導,諾貝爾委員會表示,英裔美籍的哈特與來自芬蘭的荷姆斯壯「發展了契約理論,這是分析契約設計過程中諸多問題的全面性框架,例如以績效為主的薪酬、保險中的扣除額與自付額以及公部門活動的私有化。」他們的創舉為許多領域裡的政策與制度設計奠定了「知識基礎」。

他們的研究,為老師、醫務人員、獄警該拿固定工資或績效為主的薪酬,提供了解答,也探討學校、醫院或監獄等公共服務提供者應該是國有還是私有。

哈特出生於一九四八年,現為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而現年六十七歲的荷姆斯壯則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的教授。兩人將均分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兩千九百萬元)獎金。

哈特十日得知獲獎後說:「我當下第一動作是擁抱我的妻子,叫醒我的小兒子。」荷姆斯壯則在諾貝爾委員會的視訊記者會上表示他「非常驚訝且非常高興」贏得這項大獎。

荷姆斯壯以研究契約和獎勵是如何影響公司行為,如治理及金融危機時流動性問題而著稱。他曾在一九九九年至二○一二年擔任芬蘭電信公司諾基亞的董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研究

一九七○年代末,荷姆斯壯曾展示最優契約該如何權衡風險與獎勵,並將這些研究結果歸納到真實環境中。他的結論是,在高風險行業,酬勞應該相對傾向固定薪資,而在比較穩定的環境,酬勞應該傾向與績效掛勾。

而哈特在一九八○年代中旬,就對「不完整契約」的契約理論新分支做出重要貢獻。他的研究為哪種公司應合併、債務與股權融資的適當組合及學校或監獄等機構該私有或公有,提供新的理論工具。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本文轉載自2016.10.11「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