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是暮光女克莉絲汀史都華與神經質快嘴男傑西艾森伯格第三度合作演電影,伍迪艾倫的第47號導演電影作品,一如往常一定會是一個愛情故事,但一如往常伍迪艾倫總要在愛情之上講一些很人生的東西,那些才是會左右愛情故事結局的重要元素。
暮光女克莉絲汀史都華在《咖啡.愛情》中口條依舊,但再包覆上文青灑脫女的包裝紙後演技看起來有加了一兩分,若想看這位女演員演技真正究竟有沒有得救?大概還是得等到年底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問世才能有定論(伍迪艾倫沒在理演員的,但李安會教)。傑西艾森伯格則是本來就很適合來詮釋伍迪艾倫電影中的碎嘴男主角,是故他的部分沒有驚喜只有伍迪艾倫的精神延續感。
故事發生在美國30年代,嚮往好萊塢亮麗生活的紐約青年巴比(傑西艾森伯格飾),到洛杉磯投靠影壇紅人親舅舅(史提夫卡爾飾),認識了真命天女薇妮(克莉絲汀史都華飾),談了一場戀愛,然而這場戀曲卻從此影響了他們彼此間的生命走勢。暮光女一樣是陷入大家都愛她不知道要選誰兩難的愛情課題(雖然不論哪部電影中的男性角色講再多她好美有多愛她都一樣會讓我出戲),但她這次的選擇方式其實大大叩問的是關於愛情與麵包之間的進階選項:在愛情與豪華限定版麵包之間,妳會選擇哪一個?
《咖啡.愛情》原文片名為(Café Society),在電影中一度將之翻譯成為「上流社會」,而其實好萊塢和紐約兩邊上流社會的生活樣態,才是這部片極其描述之火力集中的部分。我們也可以見得對年屆80的伍迪艾倫導演而言,人生中很難放棄的是,當你我有機會進入繁華世界核心的時候,就算後頭有一份較理想清高的生活可備選、或是一份天真純粹的愛情在等,恐怕不論當事者是誰,都會是頭也不回!
就像伍迪艾倫名作《午夜.巴黎》中,男主角吉爾在電影界盡寫些受大家歡迎但自己其實不滿意的電影劇本,因為很賺,因為離不開豪華住宅以及游泳池,所以他無法下定決心去完成人生的夢想(到巴黎當小說家),所以一直無法成為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而這一份遺憾在《咖啡.愛情》成為了電影母題,相較於《午夜.巴黎》的理想性浪漫結局,《咖啡.愛情》給的是較貼近於現實的淡淡感傷與迷濛感,不像《大亨小傳》讓愛情毀滅之際生活與生命也跟著玉石俱焚,畢竟還可以吃到豪華限定版麵包的人生還是很幸福的。
《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
導演編劇: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主要演員:傑西艾森柏格(Jesse Eisenberg)、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布蕾克萊芙莉(Blake Lively)
台灣上映時間:2016年8月26日
電影預告:
專欄介紹:
雀雀,本名簡盈柔,台南人,交通大學建築所畢。現有千篇文章散見於網路世界,平日志當一位快樂媽媽。右手寫影評、左手玩小孩,每日不是在電影院心靈旅程中、就是在真實的人生旅行路上。曾擔任過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部落客評審、CNEX 紀錄片影展影評人、桃園紀錄片影展影評人,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